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独乐寺古建筑群防火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建筑作为国家的历史财富,其防火工作极其重要,本文从一例入手,着重阐述了独乐寺的防火潜在问题及保护中的对策,进而引申到中国传统木构架古建筑的保护工作的成绩与困局,唤起大众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独乐寺;古建筑防火;古建筑保护
  1  引言
  独乐寺建筑群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庙宇,其观音阁和山门更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千年以上的单体木构架古建筑,因此,它的消防工作就成为了建筑保护中的关键一环,研究独乐寺防火问题,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大有裨益。
  2  独乐寺建筑群概况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西门内,占地面积为1.65万平方米,由多重院落组成。学界认为始建于唐,现存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山门和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阁式木结构建筑之一。寺内建筑、塑像、壁画三大艺术荟萃一堂,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天津市文物局管理。1990年国家斥资800万对独乐寺主体建筑观音阁进行“半落架”维修,工程历时八年到98年才竣工。修缮完毕的独乐寺旧貌依然,充分解释了 “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使独乐寺的维修工程成为了中国古建筑维修的典范。
  3  独乐寺建筑群防火潜在问题分析
  3.1  建筑材料方面的火灾隐患
  我国古建多以木材为主要建造材料,木材建造的古建具有很多优点,但易燃性却是其致命弱点。古建筑的平均火灾负荷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33倍,由此可见独乐寺古建的火灾危险性之大,而且独乐寺建筑构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古木建筑构件大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历次维修和保护都极其严格。尤其是在90年代的维修过程中,本着只要不危及建筑安全就最大限度修复保留的原则,采用挖补、拼接、粘贴、灌注环氧树脂的办法对于槽朽、残损的构件进行了整修。但寺中仍有很多部位暴露出因长期风化而枯朽的木材和受潮鼓起的漆皮,均呈现出脆弱的防火能力。在干燥的季节,这些脆弱环节遇到火星便会起火,火灾危险性极大。
  3.2  建筑结构构造引发的火灾隐患
  独乐寺观音阁中依据功能、位置的不同采用了20多种形式各异的复杂斗拱结构,都是用榆木作为主要材料建造的,错落有致,以上万个榫卯相互咬合而成。斗拱和数以千计的梁、枋、柱、檩、椽,层层叠叠,相互搭接,构造成一个严实的木构架整体。特别是观音阁硕大的斗拱承托了深远的出檐和巨大的屋顶,而屋顶主要又是由自然干燥、含水量低的古木、泥毡等材料,以及藻井等大量的木构件组成,架于木柱的中、上部,极易燃烧。一旦有火险发生,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速度惊人,即使抢险及时,火险产生的烟气、热量也会对壁画、木构、泥像等造成破坏,整修起来有一定困难。
  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第二层是暗室,从内部登上二层也只有狭窄的一圈跑马廊,观音阁总高约23米,中间有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从高度上看它已经相当于一栋6-7层的现代建筑了,而现代建筑对疏散通道有严格要求,便于救火和疏散群众。观音阁通向二层的楼梯却异常狭窄陡峭、光线昏暗,失火时快速攀登救火、救人都比较困难。一旦失火,往往是人不能最快疏散,水也不能及时打上去。
  观音阁大殿顶层是歇山顶,而歇山顶在历史上本是南方建筑形式,南方对通风要求高,所以缩小两山面的坡,打通上面用以通风,形成了歇山顶的“厦两头”(日本的伊势神宫殿顶形式山面开敞,只出两小坡,类似于我国的厦两头),而流传到北方后只保留了歇山顶的形式,为了保暖,封堵了山面,所以通风效果降低了,一旦发生火灾,热量烟气散不出去,整个建筑就会像一个架起的大火炉一样发生“轰然”现象。
  3.3  建筑布局引发的火灾隐患
  独乐寺在布局上采用纵向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各个庭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很多殿堂出檐深远,檐角如飞,互相呼应,但往往会忽略火灾发生的情况。据历史书籍记载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火灾,且一殿着火,三殿同归于尽,其重要原因就是在主要建筑之间有廊道、配殿相连所致。后来经过改进,将东西斜廊改建为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灾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独乐寺庭院深深,门槛重重,且为了达到“借景”、“框景”等古典建造手法,院落间多以低矮的拱门、平门、月门等划分空间范围,但其高宽远远不满足防火要求。而消防戒备状态比较低的部位多在建筑群的側面或后部,消防车根本开不进去,不能接近火源。
  3.4  自然气候条件对防火的不利因素
  从火灾发生的规律看,一年中火灾的发生情况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北方春季风干物燥,烟头、火柴梗、香火等一旦被风吹入可燃物中,就很容易引起火灾,夏季雷雨多发季节,雷击火灾时有发生,尤其对欠缺避雷装置的古建筑;冬季气候寒冷,用火多,容易发生用火不慎和违章用火等方面的火灾。据记载上世纪60年代,应梁思成先生提出尽快给独乐寺安上避雷针的要求,文化部出资拨款,蓟县文教局迅速行动,在观音阁等几大重要殿宇的大脊上都分别安装了避雷针,以防止古建遭雷电击燃,毁于一旦的悲剧发生。
  4  独乐寺防火对策分析
  独乐寺的防火管理比较到位,在重要的殿堂外面或里面都设置了相应数量的灭火器,院子里在规定的位置设置了灭火器材,如消防桶、消防铲等;再比如独乐寺几个重要的殿宇中铺设的电气线路都是经过抵押处理后套在绝缘管里接入的,几乎没有电器线路直接接触古建木构件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电气火灾隐患;独乐寺整修后,院中相应位置都明确张贴了相应的指示牌,明令禁止吸烟。
  今年来文物古迹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古建保护的政策引导和开发策略,绝大多数古建筑,包括寺院祠堂等宗教场所也越来越多的被开发为旅游场所。这种策略确实能激活古建保护因资金匮乏而滞后的现状,但同时会给古建保护乃至古建防火问题带来一定影响。表现在两种现象上:第一种是开发过度型。文物脆弱性和开发收益性之间似乎总有一种冲突,而因为过度开发或游客过多对文物古建造成破坏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独乐寺作为蓟县地区宗教活动中心、旅游中心,每逢节日民间庙会、祭奠等活动大量焚香,放炮,游人带进古刹的不确定性消防隐患都会使古建受到威胁。由于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独乐寺发生火灾或被损害,那造成的社会损失是难以用具体数字衡量的;第二种是开发收益性小于修建性投资导致的欠保护型。很多淹没于民居中的文物古建筑不足以引起投资着的关注,或者说社会资金不足以支持全部文物古迹重修整建,面临着被遗弃被忽视的状况。即使是独乐寺这种被重点保护开发的古建群,也很难做到保护全面,常因资金周转不开或建设规划重点倾向而放弃古建筑群的某一部分,造成古建保护的“死角”,因为不影响到旅游收益和日常事务所以经常被人们忽视,但在相近的建设年代和相同的建筑材料等前提下,自然和客观条件面前火灾发生的几率是相当的。独乐寺行宫前面一处荒弃的院子(据考证为独乐寺菜园),从外观看建筑修建年代大概在清代左右,不知是否经过整修但目前看, 院子里环境臧乱差,杂物随处堆放着,柱子、檐壁、椽枋、屋檐等很多都呈现出长期风蚀槽朽的状态。在长期荒弃,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一旦因气候天气干燥或其它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火情,抢救不及时将会波及独乐寺其它殿堂的安危。
  5  结束语
  综上,独乐寺的防火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尚存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古建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存在不少矛盾,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不把古建保护放在第一位,不以古建保护为前提,为根本。开发过度和欠缺开发都是旅游开发中弊端,只有以保护古建和历史文化传统为根本目的才能平衡好古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J].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5.
  [2] 郭白莉,刘兴.现代技术下的木结构建筑[J].华中建筑,2012(7).
  [3] 翁文国.范维澄.中国古建筑防火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7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