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5)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n=75)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RI(0.50±0.09)、PI(0.77±0.16)、PSV(61.24±13.25)cm/s、TMFV(27.90±4.21)cm/s、临床疗效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0.70±0.10)、(0.99±0.33)、(54.58±13.02)cm/s、(23.54±4.02)cm/s、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2.8742、5.1951、3.1049、6.4866、10.7067,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手法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68(2019)04-0124-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低头工作时间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颈椎病可分为混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又以动脉型颈椎病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颈部疼痛、耳鸣、视物旋转、眩晕为主,近些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动脉型颈椎病越发常见,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类产品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低头工作,手机使用者越来越多,导致动脉型颈椎病越发年轻化。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颈带固定、抗动脉硬化类药物、血管扩张类药物等方法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起效慢,且具有较高复发率因此临床还需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现阶段,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越发广泛,本研究就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分值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5)接受西医治疗,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31~75岁,平均(51.32±5.24)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1.87±0.24)年;体质量指数23~32kg/m2,平均(26.25±1.30)kg/m2;观察组(n=75)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1~75岁,平均(51.31±5.25)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1.88±0.25)年;体质量指数23~31kg/m2,平均(26.21±1.3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中医诊断为肾虚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血瘀气滞证者;(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3)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标准:(1)为完成研究计划治疗者;(2)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者;(3)其他颈椎病分型者;(4)颅内肿瘤、神经官能性、外伤性、眼源性、耳源性、脑源性等引起的眩晕性疾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医学诊断标准:(1)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2)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节段性不稳定;(3)旋颈试验阳性;(4)曾有猝倒状况和颈性眩晕感觉。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肾虚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血瘀气滞证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西其汀(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91,规格:10mL/支),1~2支/次,3次/d。觀察组再接受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1)颈椎牵引治疗:取仰卧位,选择颈椎牵引仪于颈椎前屈20~30°下进行牵引20min,质量4~7kg,1次/d,若患者不能做牵引,则接受中医针灸。(2)中医针灸:项六针,取双侧天柱穴、颈3夹脊穴、池风穴,局部消毒后刺入1.0寸,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频率60次/min,15min/次,1次/d。(3)推拿手法:三步推拿法,①解痉通畅法:按压推动风池穴,90次/min,然后按压推动颈项部;②补偿平衡法:一指禅屈拇指指推法推拿两侧华佗夹脊,100次/min;③开源增流法:食指或拇指罗纹面向下、内按揉颈臂穴,70次/min。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6个月内常有眩晕等症状发生,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一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内时有时眩晕等症状发生,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内无眩晕等症状发生,日常生活、工作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可分为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为其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头晕,现代医学认为是由椎动脉受压、脑部供血减少导致,所以多采用改善颈椎压迫和增加脑部供血治疗,但疗效较差[2]。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纳为“眩晕”范畴,认为其是由痰浊中阻、劳倦内伤、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导致:(1)痰浊中阻:脾胃失去健运,可导致水湿停留于体内,损耗肾气,导致代谢失常,肝失疏泄,津液堆积于体内转化为痰湿,上行到头部则会引起头痛、眩晕等;(2)劳倦内伤:不知自量,劳从勉强,可损伤相关脏器;(3)气血亏虚: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后耗伤机体气血,导致运化障碍,脑缺乏营养而引起眩晕;(4)肝肾不足:随着疾病的发展,损伤元气,进而损耗肾气,肾气受损则会导致肾精气虚损,导致骨髓失养,而脑是髓之海,因此脑海不足可引起眩晕。
  头颈部经脉的气血失调,致使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機[3]。针灸和推拿是中医外治的主要手段,针灸循经取穴,可刺激颈椎酸麻胀痛部位和脊穴位,流通颈部经气,增加椎动脉血流,进而促进脑部供血恢复,缓解肌肉痉挛,推拿则可以解除肌肉痉挛,加速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新陈代谢,进而消退炎症[4]。与其他血管一样,椎动脉也具有自主调节能力,能确保阈值范围内血液供应平衡,若RI、PI、PSV、TMFV等相关指标出现变化,则能反映其生理状态。结果显示,观察组RI、PI、PSV、TMFV、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章.椎动脉型颈椎病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9):158-159.
  [2]李宇雄,谭健荣.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109-111.
  [3]王淑杰,李光磊,邢越,任树军.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10):103-104.
  [4]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02):207-210.
  [5]刘民.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5):134-136.
  [6]张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103-104.
  [7]黄蓬辉,颜景,陈燕雪.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 世界中医药,2017,12(12):3114-3116.
  [8]韩晓江.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8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