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鹅种蛋孵化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获得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提高种鹅饲养效益和孵化收益,饲养者应该掌握好孵化的关键技术环节,笔者从影响鹅种蛋孵化的主要因素,结合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孵化现状,阐述鹅种蛋来源与管理、看胎施温、孵化设备操控、凉蛋方式及出雏操作等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鹅种蛋;孵化;看胎施温;凉蛋;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7-0005-02
1 种蛋来源要好
种蛋要来自于非疫区内管理完善、卫生防疫规范、饲喂全价饲料、品质优良、生产性能好的健康种鹅群。种鹅营养不良或发生疾病,其生产的种蛋质量低,畸形蛋等不合格种蛋增多,严重影响孵化率。如带有沙门氏菌的种蛋可降低孵化率至60%以下,且孵化出的鹅雏成活率低[1]。质量好的种蛋是取得好的孵化率和健雏率的首要条件。最近幾年,由于南北方种鹅产蛋期的差异和流通便利等,黑龙江省有些孵化场从南方引进大量的鹅种蛋进行孵化,有些孵化场不注重种蛋质量,不了解不调查,引进了一些质量不好的种蛋,在引进种蛋的同时带进了一些疾病,如法氏囊病、副黏病毒病等之前在黑龙江省很少发生的疾病,给养鹅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种蛋管理得当
种蛋的管理包括种蛋的收集、选择、贮存、消毒和运输等。种蛋的收集是指在种鹅场生产管理中要勤收种蛋,减少窝外蛋的产生,防止种蛋被污染或打破,尤其黑龙江省早春种鹅刚开产时气温低,收集不及时易造成冻裂而不能用于孵化。
收集来的种蛋要进行挑选,通过外观、听音和照检等方法,对蛋重、蛋形、破蛋、蛋壳和蛋的新陈进行选择,剔除蛋重过大或过小的种蛋、蛋形过长或过圆的种蛋、钢皮蛋、皱纹蛋、污染严重的种蛋。
把适合孵化的种蛋清点、消毒后放到蛋库贮存,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蛋库环境要清洁、空气清新、无阳光直射和老鼠等。蛋库温度不要过高、湿度不要过小。适宜的温度是10~18℃、湿度75%左右。种蛋贮存的时间以7天左右为宜,早春刚开产时环境气温低,贮存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要超过2周。
种蛋消毒方法主要有甲醛熏蒸和消毒液喷洒或浸泡。对较脏的种蛋也要进行清洗,否则孵化过程中会产生臭蛋,污染孵化器和其他种蛋。种蛋浸泡消毒和清洗,一般在入孵前进行,清洗时用软毛刷子或直接用手洗,注意不要把蛋壳表面的壳膜洗掉,否则会使细菌进入蛋内也会产生臭蛋。
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种蛋,在运输前开具产地非疫区及检疫合格证明。车辆必须先消毒,把种蛋最好装在专用蛋箱内,若使用纸箱或木箱时,蛋与蛋之间可填充新鲜、干净的锯末等,也可利用单张报纸单枚蛋包装或几枚蛋联合包裹,靠紧、包实,然后再包裹一层,以加大其缓冲力,达到抗压、抗震的效果。在蛋箱外注明“种蛋”、“轻拿轻放”、“易碎”等字样或标记,运输时要求快速平稳,避免颠簸、震荡,并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等措施。
3 掌握胚胎发育规律
鹅种蛋从入孵到出雏需要30.5~31天的时间,即为一个孵化期。在孵化期内,鹅胚胎发育是有规律的,通过照蛋可看到每天胚胎发育的标准蛋相。1~2天蛋黄表面有一颗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3~4天形状像樱桃,俗称“樱桃珠”,5天为“蚊虫珠”,6天为“小蜘蛛”,7天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为“起珠”或“起眼”,8天形状似电话筒,俗称“双珠”,9天“沉”,10天“浮”,11~13天为“发边”,14~15天为“合拢”,16天以后血管逐渐加深加粗、黑影逐渐增大,到22~23天胚蛋小头看不到发亮部分,俗称“封门”或“关门”,24~26天气室向一侧倾斜,俗称“斜口”,27~28天,气室内可看到黑影在闪动,俗称“闪毛”,29~30天雏鹅喙伸入气室内,开始啄壳,30.5~31天出壳[2]。
在孵化生产中,一般通过照蛋来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以此来判断孵化条件是否适宜,整个孵化期一般照蛋3次,第一次是胚胎发育7天,第二次是15天,大型孵化场只抽检,第三次是23天,也可在27天照蛋,即落盘前进行。每次照蛋时,胚蛋中有70%符合标准蛋相即为正常,说明孵化条件适宜。胚胎发育过快或过慢,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要给予调整,这就是所谓的“看胎施温”,孵化过程中可以随时抽检,及时调整孵化条件。因此,熟悉胚胎发育的规律,是设定孵化温度、湿度和封门等条件的关键,也是孵化成败的重要保障。
4 熟练操控孵化机器
对孵化人员来说,会操控孵化机器是最基本要求,生产中要掌握机器的检修和调试,能熟练进行温度、湿度的校正,及注机油等保养机器,可以处理机器出现的一些小故障和异常情况。对有经验的孵化技术人员要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温湿联控、封门控制等,对孵化设备电子屏的各项参数进行人为设定,孵化参数一般为:温度是36.5~38.3℃,湿度为60%~75%,封门为0~9,翻蛋每2 h 1次,遵循“温度前高后低、湿度两头高中间低,封门逐渐开大”的原则[3]。参数设定后,孵化设备通过温度、湿度、风门、翻蛋等系统工作,调整设备内的实际环境条件与设定值接近。设备内也要放温度计、湿度计,一般在机器门窗口内悬挂温度计,测量设备内的实际温度(以下称门表温度)。生产中,就温度而言,要经常观察和比较门表温度、显示温度和设定温度三者间的差异,防止造成胚胎发育异常或孵化机器故障。
温度、湿度、风门三者间存在着联动关系,当设备内温度、湿度高于设定值时,为了与设定值接近,设备自动开启封门,致使温湿度下降,造成设定值不稳定,上下变动,机器出现频繁的风冷等情况,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开启或调大封门;反之,如果封门开大了,显示的温湿度值达不到设定值,机器经常处于加热或加湿状态,此时,就要调小封门位置,以使温度、湿度值接近设定值并稳定。生产中要加强管理,认真检查,记录机器运行的参数,包括实际温、湿度值,显示温度、湿度值、封门位置、翻蛋次数,每2 h记录1次,以便查找机器的运转情况和分析故障。此外,设定孵化器翻蛋次数为2 h/次,机器自动控制,胚蛋孵化到28天时落盘到出雏器里,停止翻蛋。 5 正确的凉蛋方式
种蛋孵化至中后期时,脂肪代谢能力增强,胚蛋会产生大量的生理热,由于鹅种蛋蛋重大、脂肪含量高、蛋壳厚、散热缓慢,如不及时散热,就会因为超温而出现“烧蛋”现象[4]。因此,对鹅种蛋孵化来说,凉蛋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有些孵化场选择鸡蛋孵化的凉蛋方式,结果孵出的鹅雏出现弱雏多、脐带吸收不好、胶毛、育雏成活率低等现象,给孵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鹅种蛋孵化最佳凉蛋方式是喷水,因为喷水不但可以增加湿度、加强胚胎气体交换而散热,而且可促进蛋壳和壳膜的收缩和扩张,加大通透性,导致蛋壳松脆而易于啄壳。
凉蛋次数视孵化日期、孵化季节和鹅蛋品种而定。夏季从18胚龄开始,春季从24胚龄开始。次数逐渐增加,开始每天1次,以后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夏季孵化26胚龄晚上可加凉1次。中型鹅蛋较小型鹅蛋凉蛋时间可提前,孵化后期次数可增加至4次,每次凉蛋水温在30~35℃,时间为每次0.5 h。凉蛋操作要灵活,还要考虑胚胎发育程度,如胚胎发育较慢时,可推迟1~2天凉蛋,或者减少凉蛋次数和每次凉蛋时间;发育过快,则可提前凉蛋或增加凉蛋次数和时间。
6 合理的出雏期操作
正常情况下,满30天就可出雏。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防止缺氧;可适当提高湿度,以利于啄壳和防止雏鹅脱水。雏鹅出壳毛干后,及时捡出,应尽量减少在出雏器内的停留时间。一般情况下,出雏过程中捡雏3~4次,每4 h左右捡雏1次。当出雏达30%~40%时第一次捡雏,达60%~70%时第二次捡雏,最后一次捡雏并扫盘[5]。
不适宜经常进行翻动,尤其在鹅出雏高峰期经常开机器而影响机器内温湿度条件进而影响出雏。在捡出干毛雏鹅的同时要捡出蛋壳,以防蛋壳套在其他胚蛋上,闷死雏鹅。
由于鹅蛋蛋壳厚、雏鹅喙扁等原因,致使鹅雏啄壳较鸡雏困难,因此,在出雏末期需要进行人工助产。通常情况下,发育正常、胚位较正的鹅胚出壳较为集中,且有明显的出雏高峰期(第30天的上午)。在出雏高峰期后的2~3 h,于尿囊血管枯萎时施行人工助产,对胎位不正、或啄壳后无力破壳的鹅胚,将头上半部蛋壳剥掉,把曲于腹部或翅膀下的头部轻拉出来即可,同时注意清除胚体鼻孔周围的黏液和污物,以免堵塞呼吸。剥壳时要小心别弄破胎膜表面未收缩完全的大血管,避免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出雏后,清点雏鹅数量,装在专用箱内放在存雏室内,做好保温工作。同时依据疫情和免疫程序酌情注射疫苗或高免血清。应及时出售或入舍饲养,存放时间不可过长,以防脱水。
参考文献:
[1] 曾凡同.養鹅全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0-111.
[2] 张伟.实用禽蛋孵化新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1-6.
[3] 刘国君.鹅标准化生产技术周记[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2-97.
[4] 张晓鹰,付长维.怎样提高鹅蛋全程机器孵化的孵化率[J].辽宁畜牧兽医,1997(12):14.
[5] 王晓霞.家禽孵化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