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般情况下,发声练习有多成功,唱歌就有多好听。唱歌先练声,这是科学规律。发声练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唤醒学生的感觉极其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有适合于孩子的科学的发声练习,才能为正确的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发声练习 呼吸练习
  一、小学声乐训练的现状分析
  一个人歌唱的好听与否,是与他练声的好坏有密切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发声练习有多成功,唱歌就有多好听。唱歌练声,这是科学规律。首先,听一节唱歌课,学生歌曲唱的好听与否,就知道这个班的发声练习是否扎实。听过很多公开课,内容丰富,但很少听到发声练习,如果平时歌曲都这么教的话,可想而知。发声练习是唱歌教学课必须进行的环节,只占一节课三五分钟的时间,有时这三五分钟时间也不能被充分利用。其次,有的练声曲不适合学生,学生的练声积极性不高。
  二、有效的发声练习,为唱好歌曲做铺垫
  1.结合生活认知,做有效的呼吸练习。呼吸练习是发声练习之前的气息练习。虽然不建议学生专门去大量的呼吸,但应该让他们知道,唱歌的呼吸和说话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之前必须吸气,有气息支持才能唱出更动听的歌曲。
  怎样呼吸才是正确的呢?我设计了模仿气球练习。把自己胸腔、腹腔当作一个气球,让学生想想怎么样变大:吸气吸得多一点,气球就大一点;再练习“慢撒气”,想象气球被扎了一个小孔,气息慢慢撒出来。学生很有兴趣。我要求学生把原来的气球变成长一点的气球,学生的气息就往腹部送,这个比喻很形象,他们很容易找到感觉。再“撒气”的时候,时间变长了,慢慢找到了有效的呼吸。结合生活认知让学生感受气息,在唱歌中准确运用气息,并长期的摸索与练习。
  2.从兴趣入手,以游戏的形式发声。有的学生找不到发声练习的感觉,有畏难情绪,就容易放弃,从而导致学生无效练习。还有,不能急于爬音阶,喊唱,应从最简单的练起,为了避免过程僵化,我设计了有趣味的练习:
  老师唱一句,学生接一句,学生会循着老师的感觉去唱,唱“喵”音时我首先示范,把字头,字腹,字尾都咬清楚,最后归在“ao”音上,学生自然就打开了口腔。唱“呱”时,嘴巴放松,自然张大,唱“叽”时轻咬字头,让学生很轻松的唱出来,同时又有跳音的练习,放松口腔和喉咙,声音通过口腔振动而产生共鸣,这些方法只能让他们去慢慢感悟,否则会适得其反。把理论的东西分解开来,结合字音练习,学生容易消化吸收,慢慢变成自己的東西,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掌握几个维度,为唱好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发声练习是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歌声明亮,甜美,纯净,被称之为“天使的声音”。一般采用头声,轻声自然的演唱,避免“挤,卡,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有问题的声音。中高年级的发声练习可以加一些变化,吸气时肋骨向两侧扩张,吸好气的同时打开口腔发声,用气息支持着发声,找最直接、最准确的感受,并加以巩固。从第二阶段的不适应不自然慢慢过渡到能自如的运用发声技巧。
  练声时应遵循两点:其一,开和松,即嘴巴张开,喉头放松,学生唱歌状态也要放松。其二,收和扬。收,指声音不要太散,要圆润,扬是指声音要有穿透力。以上做法不可能人人都做到,但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用“气、声、字”三者结合练习。建立符合歌唱的语言,纠正学生咬字,吐字,使他们更规范,符合歌唱特色。在懂得运用气息的基础上,以气带字、以字带声,用气、声、字三者结合练习。运足气,气是动力;咬准字,字是载体;唱准声,唱出优美的声音,是最终结果。音乐教师不能一味拔高,要善于利用自身这件天然乐器,建立良好的发声习惯。
  3.结合歌曲设计相适应的发声练习,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音域。发声练习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为唱好歌曲服务的,依据要唱歌曲的特点来设计发声练习,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三年级下册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发声练习:
  气息要长,声音有穿透力;还要在中声区的基础上拓展饱满圆润的低音,强调头声位置的练习,同时也要拓展胸腔共鸣的练习,以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还可以结合歌曲情感的需要,用强弱的转换,让学生控制气息,唱出优美的高质量的声音。
  小学生的声带和喉头发育不完整,无论怎样练习,都要在保护学生嗓音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发声使声音张弛有度、圆润动听,自如地表现歌曲,为歌曲服务。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解读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