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构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作为升入大学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受到教育机构的特殊重视。如今的高中语文作为广大学子学习语文文化的重要阶段,需要更加先进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构思。所以应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安排设计科学、典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层层递进的学习环境,同时依照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动力,铺垫道路。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鉴赏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群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四个方面。为了让高中生学好语文,就要根据语文的核心素养来设定学生们的学习计划,教师的授课方案,以此达到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并且能够高效学习的目的。
一、合理安排整合阅读鉴赏活动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是围绕18个学习任务群展开的,从这些学习任务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阅读鉴赏,体会诗词歌赋中的经典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文学素养,是学习语文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教师们都知道阅读是吸收知识的最根本方法,那些课本中的经典词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佳句妙语都渗透着中国文学的内涵,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们不仅能品味这些佳句的字面意思,即各种措辞手段和修辞手法,还能领略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气息,也就是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不过,只读不思将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阅读加上鉴赏才是最佳的学习搭档。所以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品味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主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完全肯定文本中的所有观念与体会。鉴赏是要先“鉴”后“赏”,“鉴”即鉴定,根据自身情况鉴定每一篇文章究竟应如何匹配自身情况,将其中的道理渗透到自身之中。“赏”是吸收记忆最后应用的过程,在详知了文章内涵之后便要吸收入自己的内心之中,通过背诵或者默写的方式将其熟练应用,最后将以融入生活和日常的行为,做到了以上的所有步骤,才是真正的利用了一篇好文章,达到了阅读鉴赏的最根本目的,让自己的语文素养更进一步。
关于究竟如何安排阅读鉴赏活动可参考伟大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教书案例。蔡元培先生被人们评为最伟大的北大校长,并不仅仅因为他在抗战时期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提倡人道主义反对滥杀无辜,更在于他在当时所传播的优秀先进教学理念。不像当代的许多应试教育,蔡元培先生让他的学生们将分数反映在品行之中,他先让学生们品读文章,然后给他们相当长的一段鉴赏分析的时间,然后便开始他的“考试”。这也就是在鉴赏完文章。它会先观察学生们是否改正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言行举止是否变得像文章的主人公一样正直庄严,然后再给出学生们的学习分数。正因如此,他的许多学生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阅读鉴赏一篇好文章,并将文中的精华融入到日常的品行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鉴赏不可注重输出的效果,这种效果应体现在潜移默化般的改变之中。试想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回答一道语文题时答得完美无缺,但考试结束后他的日常品行做法却和他写的答案毫不沾边,不懂得渗入,当然不能算是学好语文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不是卷面分数的输出效果,而是要给够同学们鉴赏分析的时间,并真正地将语文文学的核心素养融入自己的灵魂之中,如此才是让同学们真正学好了语文。
二、用典型素材设置有层次性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在阐述了阅读鉴赏的内涵和方法之后,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便是下一步,层次性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同學们都有着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吸收能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的便是将不同的学习任务层次化阶段化,让不同的同学由浅入深的学习语文。教学任务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特点,是否顾及了部分同学的特殊情况,是否让同学们有足够的交互,思想的相互渗透,是否摒弃了纯粹的论述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决定了同学们学习语文文化的质量。一开始可以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们思考,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同学们找到学习的重点和思考的方向。在引导结束之后,让同学们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之间交换思想结果,取长补短。最后便是自己思考,分析总结,思考老师的问题和重点,再借鉴别的同学提出的想法,结合自身的情况,能够整体性大局观的渗透一篇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这一点,著名的诗人兼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方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的教学课堂上,每当他提出一个关于一篇经典文章的问题之后,便会鼓励同学们提出深刻的问题,以及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注重教学的合理步骤,因为这样,同学们才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倾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分享于其他的组员,同时对文章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们便会聚合出不同的思想结晶,最后陶先生针对学生们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这样避免了教师单方面输出而同学只能单方面的输入,假设教学没有了思想的交互,没有了取长补短,即使有单方面的错误也难以发现,而且同学们的独特想法无法体现,不能举一反三,思想难以达到突破。而蔡先生的教学任务包含了同学和同学之间的思想渗透以及同学和老时间的思想渗透,既有层次有条理,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旧的思想方式,不断的诞生出更加先进新颖的文学观念。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境
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想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环境也是值得关注的,想要工作好就要有一个好的上班环境,想要高效率的学习必定需要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所谓的教学环境并不单纯指外界的大环境,如天气是否晴朗,是否有噪音等,更重要的其实是文学的环境,国学素质的氛围,比如,想要学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就要体会鲁迅先生的白话语言,其中的句型句式、措词修辞,了解了鲁迅先生的语言习惯写作习惯,再去研究文章,有了这样的铺垫,便是熟悉了环境再去达成任务。
有人或许觉得想要学好《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就带着学生们去一趟北京地坛就好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要学好这篇文章,首先需要了解作者所经历的世纪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品质,其次不能受到文章的局限,要了解关于地坛的背景文化。在实践操作中,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课下观看纪录片,查找作者资料,亲自去景点体验艺术气息,任何一方面的内涵都不可忽略。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为学生们构建学习的大背景”这一目的。
比如,在高中人教版课本中的《离骚》这篇课文,某所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但在课前让同学们查找并熟悉关于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性格特点,更是利用大量时间讲述了当时文化潮流以及楚国的诗词特点,然后再慢慢剖析文章内容,同时融入了小组讨论分阶段教学的方法,避免了陈述式教学。这样下来虽然占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却让同学们真正深入了解到了诗词的内涵,作者的抱负。
可见,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效果。先讲究外部环境,再来研究深层文化,先外后内,层层递进,像一张纸慢慢地包裹住一个苹果,先为同学们的学习铺垫好道路,再慢慢地将语文的内涵消化吸收。
四、结语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理念,优化阅读鉴赏环节,安排合理教学任务铺垫优秀的教学环境和同学们的学习道路,教师们需要付出努力,为广大莘莘学子在学习道路上指明方向,添油助力,真正将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潜移默化般的渗透到同学们的学习路程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