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药品名称翻译中的多维适应与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指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或指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作描述和解释的翻译研究。根据生态翻译学,药品名称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活动。在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研究药品名称的译语选择,也即从翻译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综合考虑,进行适应性选择,找到最佳译名。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适应选择论 医学药名 翻译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国经济已全方位、多层次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药品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或国外药品进入中国,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准确翻译药品名称,目前还是译者常常要面对的问题。胡庚申教授在全球生态文化学术思潮下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药品名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起步于2001年,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是目前翻译研究中较热的领域。胡庚申教授在其专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中以达尔文适用于自然界的进化论“适应”和“选择”学说引入到翻译学研究,借用“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开创了译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也就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作描述和解释(translation studies for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其构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体系,从“适应”和“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利用作为人类行为的翻译活动与生态学中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自然法则中的类似性,引入生态学的观点和概念,对翻译实质、翻译过程、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做出了有力的解释,将翻译描述为译者适应和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就是不断地适应与选择,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须从多维度不断地进行“适应”与“选择”。
1.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特别强调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翻译生态环境是指译者和译文生存状态的总体环境,范围非常广泛,从大范围说,与翻译行为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译者以外的诸要素都可以说是翻译生态环境的内容,具体指原文作者、原文、原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者、译文、译文读者、译语文化、翻译发起人、资助者、出版者、委托者、营销商、编辑、译文审查者、译评人、营销者、版权人等,共同组成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制约。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是译者全方位、多角度适应与选择的前提和依据。因此,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过程是译者不断适应和选择的循环过程,制约该循环过程的是“适者生存”。翻译策略的采取是译者选择和适应其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结果,作为翻译活动的主导,译者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语言、交际、文化等不同维度不断地适应和选择,直到找到最佳译语。
2.适应与选择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生态是翻译行为中主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译者不仅要适应当时所处的原文的文体、语言、译文目标读者等典型要件的生态环境,还要顾及生态环境中所呈现的其它各要素,从而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二、药品名称翻译中的多维度适应与译语选择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原则是“适应与选择”。“适应”是选择性适应,“选择”是适应性选择。翻译过程中的“适应”和“选择”由译者完成。医学药名翻译是指译者将一种语言的原药名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源语与译语药名的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翻译药名,译者要以目的语语言及文化为取向,尽可能向读者靠近,取得和原语一样的功效。现在从以下三个维角来讨论翻译医学药名时的选择和转换。
1.从语言维的适应选择
语言维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和转换。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适应和选择的过程。由于语言与民族思维方式、心理意识、表达习惯、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因素密切相关,选择和语言不可分离。就药品名称而言,译者不仅要考虑语言词汇本身的涵义,还要考虑在语言交际和运用中各因素所产生的实际含义。译者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想要得到质量较高的译文,译者必须熟悉两种语言系统,不仅要适应源语读者的语言环境,还要适应译语读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译语药名的风格、表达习惯和技巧等,关注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的适应、选择和转换,译出恰当的药名。
例1.消风散:Powder for dispersing wind evil
析:该药英文藥名客观陈述事实,语言质朴自然,表达方式直截了当,信息明确,逻辑清楚,易于记忆,突显了商家的自信,足以让西方消费者相信其产品的质量。
例2.Bufferin cold:日夜百服咛
析:这是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译者在对原文意义彻底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想象、读音及汉语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原文的景致、意味重现了出来。字词意义简单明了,提醒患者白天晚上服用。中文字“百”还可表示百分百的有用,“咛”与“灵”同音,表示确实很“灵”,一服就灵、就有效。这是中国老百姓爱听爱用的词,自然对药品产生了信赖感。
2.从文化维的适应选择
文化维适应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文化是个广义词,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反映。文化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传播,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词语在实际运用中所蕴含的意义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具有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们对同一个事物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英汉两种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不仅涉及到语言符号,还涉及到非语言符号。德国功能语言学家诺德(Christiane Nord)说:“翻译即文化对比”。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还要考虑译语文化的阅读习惯,有时可能需要适当、灵活的变通或添补才能准确传递和阐释双语文化内涵。 医学药名也是一种文化产物,也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哲学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观点、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西方文化中,人们习惯抽象思维,而中国文化中,人们习惯形象思维。译者要充分考虑外国文化的特征和本国文化的特征,在文化与文化之间有碰撞时,趋利避忌,扬长避短,进行有效转换。
例3.Concerta:专注达
析:这是治疗多动症的药,中文“专注达”意思是服用后能静下心来,专注做事。“达”指能达到疗效。为了迎合中文读者的文化心理,译者根据原药名的涵义,结合汉语消费者对药效的心理期盼,在语言形式上作了灵活改变,译为“专注达”,表明该产品的药效,自然能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注意。
例4.Prozac:百忧解
析:这是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人生的忧愁应该没有一百种,即使上百种,此药也可解。译者将中国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对原文语言形式进行创造性改变,提炼出译名“百忧解”。译者创造的不仅是一个很有力度的词语,而是暗示药品质量、疗效非同寻常,完美地体现了汉字的会意性或图像性,传递了产品的独特魅力,使译名具有吸引力,促使消费者购买。
例5.Seroxat:赛乐特
析:这也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为了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译名要符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惯和社会风俗。译语“赛乐特”,在汉语文化中,其含义是“赛”过“乐”,吃了该药会让人非常开心、快乐。译名体现了汉语语言的音义美,凸显了药品的宣传力,易于被消费者认同、接受,实现了药品名称翻译的文化转换。
3.从交际维的适应选择
交际维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和转换。由于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实际上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交流活动,从语用学角度看,翻译就是译意,“意”指意图,即原语作者的意图。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转换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外,还要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到體现,以及是否根据源语提供的信息,实现了原语交际意图的转换。
例6.鼻敏灵:Nasalin;颈椎灵:Cervilin。
析:这是某医药公司生产的中成药,译者分析了国外消费者的认知环境,从交际维入手,看来是参照类似Penicillin和Aspirin等药品名称的英文组成,以原词提供的信息为依托,以拉丁词nasal和cervix为词干,将这两种药品的名称分别译为和“Nasalin”和“Cervilin”,巧妙表达,摆脱了原文字面意义的束缚,大胆创新,对原译名进行了归化翻译。译名简短醒目、通俗易懂、音律和谐,读起来也顺口,符合西方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例7.Aprovel:安博维
析:这是降血压药,“安博维”含有让脉搏跳动处于安全值内,起到维护稳定的作用。让消费者一看到药名,就有药能维持血压稳定的感觉。
例8.Tagamet tablet:泰胃美片
析:这是一种抑酸、治疗胃溃疡药物。汉语中的“泰”也是一个吉祥字,表示“安泰”。类似这样的佳译,充分传达了交际意图,实现了原语的交际功能,具有明显的促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刺激了购买欲。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类交际活动的积淀,文化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传播,语言、文化、交际相互关联。翻译生态环境由多因素组成,彼此有机联系、相互联动。翻译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选择活动,译者须从整体翻译生态环境出发,适应译语环境特征,选择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文化及读者心理期待的译文。
药品名称翻译是一个不断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综合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与选择,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选择适应消费者物质、心理、社交及语言语境的最佳译语,使药名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其购买欲。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关联序链”看翻译学研究的“生态转向”[A].翻译与跨文化:整合与创新[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6.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1.
[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
[4]蒋骁华,宋志平,孟凡军.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新探索——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J].中国翻译,2011,(1):34.
[5]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Press,200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