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工匠精神”成为了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案,同时,也为各国创造业的发展积蓄了重要的力量。对此,我们也应该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生存发展需求,通过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式来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
  【关键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es and Crafts Spirit" into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killed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ei1   Zhang Lei2   Zhang Hongfang2
  [Abstract]  The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has become the main progra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also has accumulated an important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reative industry.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also specify the position of the runn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needs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way of curriculum set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fusion.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killed talents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在这一社会背景之下也需要明确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采取专业化标准,体现出专业性的同时,更好地采取综合化手段,以此为基础吸纳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成果,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因此,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一点而进行努力。
  1  现阶段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理念问题
  从教育理念来看,“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没有渗透至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应该引导全社会形成“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让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整体的重视[1]。但现有的教育理念之下,告知院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就业率,过分强调对于人才职业技能层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了其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使得工匠精神收到忽视。在未来的職业教育中,也需要重视这一层面的内容。
  1.2  现阶段人才的择业观与企业需求矛盾
  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输送技能型的专业对口人才,符合企业用人的客观规律,按照学校的办学要求来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择业观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更多时候人才只能在学校内部进行训练,使得人才培养和企业市场需求之间产生结构性矛盾。
  1.3  师资配置问题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高水平师资队伍缺乏的现状也使得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典型问题。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师也需要拥有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辅助指导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等,以自律的要求去积极影响学生,这对于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1.4  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问题
  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需要获取专业知识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学生也需要面临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使得企业在人才储备规模上需要不断扩大,而作为“工匠精神”传承者的人才们,需要面临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这也将成为考验他们的主要问题。
  2  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案
  2.1  落实课程模式与专业发展的联系
  在互联网时代之下,我们需要为人才提供专业的就业机遇,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的角度来使其与社会业态发展向适应。例如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下的专业课程设置就可以成为有效方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应该结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也是与产业需求相契合的适应过程,专业设置和市场的紧密对接正是现阶段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载体,也是提升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主要方案。
  2.2  加快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完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可以有效地解决院校师资储备不足的现状。我国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不过和一些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实训地点设置在企业和职业院校两个场所,而技能型人才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培训,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受训者的身份就是学生和学徒,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师傅,辅以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相比而言,德国使用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对于学科体系则没有明确的要求,且双元制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建设工作中也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管理,以“双师型”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职业素养的教师,充分保障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是当前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2.3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企业需要调整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产教融合。而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体的职业院校,也需要和企业展开合作,以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场所。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瑞士采取的措施。瑞士的职业教育重视的是三方协作下的现代学徒制度,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了合作分工方案,保障整个人才培训制度能够高效完成。具体来看,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实训锻炼机会,同时三方协商下的各司其职也能让人才质量保障机制更好地运行。我国也可以参考这种现代学徒模式,改革现有的企业招聘制度,完善聘用体系,从制度层面或市场政策层面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这也可以促进多样化的体系发展,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人才培养方案[3]。
  2.4  “工匠精神”氛围的培养
  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精神力量。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理念当中,转变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重视人才的意识培养,且重视文化观念与战略发展之间的转型关系。所以,我们需要从制度根源层面进行突破,需要全社会营造出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氛围,拓宽人才评价渠道,不以学历作为人才评价的单一指标。人才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时,我们也可以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3  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渠道,在我国战略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无疑是国家发展的主要人才支撑。对此,我们应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问题作出调整,更好地规划今后的人才教育,从课程设置、培训制度与师资储备等方面入手,丰富现有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钱珊.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2):16-17.
  [2] 刘蓉.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2):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8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