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艺术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音乐学科获得长足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理论都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影响。本文叙述了了艺术院校本科层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经验总结,并以四川神歌教学为例,提出了讲解体裁分类和音乐特征夯实基础,联系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拓宽视野,通过音乐鉴赏和学唱乐曲加强实践等观点。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法;四川神歌;中国传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按音乐流行的社会层面可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可见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从古至今伴随着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中国传统音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这门学科本身建设的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音乐学科获得长足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理论都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带来新的影响。目前全国不同地区院校,不同教育层次,不同专业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有着共同的基础,但在内容顺序、重点深度、考试方法上又不尽相同。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对象的基础不同,教学目标也不相同;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们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进行教学探索,相互取长补短,这对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也是有益的。笔者长期在中国传统音乐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多年,对象是本科层次的音乐专业学员。在每次教学中既总结经验又不断革新,受到学员喜爱,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四川神歌教学为例说明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体裁分类和音乐特征夯实基础
  自1964年中央音乐学院推出《民族音乐概论》使用五分法后,全国各地的高校的此门课程大多采用这种按体裁分类的课程体系来授课。虽然后来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但笔者认为针对艺术院校的本科层次学员来说,采用五分法更为适用。一方面從比较简单的体裁民歌开始,而后讲综合性的体裁形式说唱、戏曲和结构较为复杂的民族器乐,前期感性认识偏多,后期理性认识增强,循序渐进,易于学员理解学习[1];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学员的培养目标大多是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专业人才,该课程教学上强调每种体裁音乐的内部规律,为他们未来的创作和表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会有很大益处。所以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开始的概论部分就应介绍整个体系结构,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其中民歌又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之后的课程内容按此顺序进行教学,在讲解每个曲种的时候都要明确说明它在此分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
  比如四川神歌属于民歌中山歌分类,既有民歌的共同特性,如流变性、口传性、集体性,也有山歌的共同特性。当然四川神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讲解艺术风格时,不能只是感性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分析音乐形态特征,从理性分析上牢牢把握神歌艺术风格的成因。如四川神歌《槐花几时开》与《摘葡萄》在音乐形态上都是四个乐句,结构功能都是起承转合,都是a b c三个素材,旋律骨干音都是6 2 3,调式调性上都是羽调式。从大范围讲,教师完全可以将西南山歌和西北山歌对比,在音乐形态和艺术风格上进行比较分析,让学员认识到西南山歌内部风格统一性强,歌种发育不典型,节奏节拍较自由,有规整化倾向等特点。因此可以启发学员思考四川神歌唱起来为什么没有西北山歌信天游那么宽广?那是因为西北山歌的框架是双四度的,而四川神歌基本上是单四度的,在单四度的基础上扩张,于是它的基本旋律框架就会在一个八度之内。而信天游双四度框架的扩张,就会形成十一度的旋律框架。以上这些音乐特征综合起来造成了四川神歌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个音域较窄,旋律比较细腻,相对级进较多的音乐风格。还有体裁相同、表现手法相似等等。正因为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才构成了四川神歌艺术风格。
  二、联系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拓宽视野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必须将音乐与文化相结合进行讲解,因为两者关系密切,学员需要通过文化多角度理解音乐。而音乐流行地的地域文化又往往受到当地地理自然环境,历史人文习俗的深刻影响。由于课堂上学员来自天南海北,家乡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在讲解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上,光凭语言文字的描述很难让学员想象出陌生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尽可能丰富形象的多媒体资料突破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全景式地展示地域文化特点。国家政府拍摄的优秀地域文化相关纪录片都是很好的资料来源。像1998年北京电视台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民歌魂》是较早采用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拍摄纪录了全国各地的民歌,其中精彩切题的片段适合在课堂上播放。这部分展示放在曲种介绍开头,让学员对曲种流行地的文化有总体上的了解。现在大学生文化素质高,平时接受大量多元化信息,对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很感兴趣。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地理环境上看,神歌流行在重庆和川南宜宾为中心的丘陵地区。重庆在四川东面,两地相连。实际上在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前,重庆是四川省内的一个城市。沿用旧称,四川神歌也就包括了重庆的神歌。从地形上看,四川四面环山,中间多平原丘陵、地势低,这就形成了四川盆地。所谓“天府之国”主要指的的是四川盆地地区,包括了四川的中东部和重庆的大部分,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汉族聚居的地方,人口密集。“天府之国”与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岭的自然环境不同,流传的山歌风格也就不同。四川东南的山歌浪漫多情,乐观诙谐,代表着四川人阳光般的心境。而四川西北的高山地区艰辛苦寒,土地贫瘠,加上旧时代地主军阀的压榨剥削,使山歌多了些苍凉和苦涩。
  在历史文化上,关于神歌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神歌是陪神祭神时唱的歌,但从现在流传下来的神歌的歌词来看,没有一首是跟祭祀相关,因此这种说法存在疑问;另一种说法,神歌是劳动之余提神唱的歌,这样说有一定道理。神歌在一些文献记录里也被写成“晨歌”,这是因为在当地的方言里面,晨神两字没有区别,所以外地的同志就听错了,最早就把它写成早晨的晨,那么在后来的调查过程中逐渐把它修正为神仙的神。在《民歌集成》的四川卷和重庆卷里面收录的神歌有十几首。神歌内容涉及生产生活、民俗文化、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奇故事等方面。所以讲解民间音乐不能与其生存环境相隔断,要放置在文化脉络之中。学员不仅掌握该音乐的本体,而且了解其生成的文化背景以及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通过音乐鉴赏和学唱乐曲加强实践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鉴赏可以让学员亲耳体验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员学唱乐曲。只有在亲身学唱练习中,学员才会更进一步注意到乐曲多方面的细节,在牢牢记住乐曲的同时,也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尽管在音乐鉴赏时可以播放曲种流行地代表歌手的演唱音视频资料,增长学员见识。在学唱乐曲部分,还是需要教师亲自示范教唱,这样授课才更有感染力也更能发现学员演唱时的错误并及时纠错。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下功夫练习好课程中各地的代表性民歌和说唱、戏曲唱段。课堂上教师教一句,学员唱一句,唱的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纠正,讲解一段理论,又再唱一遍。学员在一遍一遍学唱中纠正错误,深化认识,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通过师生互动,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员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学唱之余,也要求学员课后练习,规定在课程的考试考核中既有对理论知识的笔试测验,也有对学唱乐曲的背唱抽查,引起学员对学唱乐曲的重视。如果说认真完成该课程的学唱,能让学员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场合上,能够演唱比较地道的中国民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进行民族风格音乐创作时,脑海里回响起相关民间音乐旋律,那都是课程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
  在教唱民歌时,教师应首先注意歌曲使用的方言。方言与民歌的曲调歌词关系密切。比如说四川神歌就必须用四川方言来演唱。学员往往对我国的方言分类不了解,直观地认为四川地处西南,四川话是南方话,南方方言。而实际上汉语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有共同的特点,像l、n不分,z 、c 、s 不分;所有以e结尾的都变成o等等。学员在学习用方言念歌词时,会感受到四川方言特点。《摘葡萄》是表达单相思的歌曲,把心上人比做好葡萄,觉得自己条件配不上人家,所以说“人又矮树又高”,又把担心表白被拒绝的心情比喻为吃了花椒“麻呼麻呼啷开交”。这里需要学员注意“麻呼麻呼”的“呼”,声母不要念h,要念f。因为h和f在本地方言不分,“啷开交”在本地方言里是“怎么办呢”的意思。神歌按照唱法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高腔神歌数量最多,具有一般高腔山歌高亢、自由的特点,旋律起伏较大,《摘葡萄》和《槐花几时开》都是高腔唱法的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提倡的艺术院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角度析理论,两种方式行实践”,四个角度指的是地理环境角度、历史文化角度、音乐曲种角度、艺术风格角度。两种方式指的是音乐鉴赏和乐曲学唱。在每个曲种教学中都贯穿着“理论介绍、欣赏、学唱”的教学环节,首先由教师从宏观上讲述所涉内容的分类,历史等基本情况,让学员有一个大的框架,然后再采用多媒体方式向学员展示所涉内容,提高学员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使学员从听觉、视觉上对所学内容具有初步认识;再采用教师教唱、学员学唱的方式,使学员亲身体验所教授内容,加强其感性认识;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所教内容的音乐形态特点和风格特点。整个授课过程条理性强,可以帮助学员强化当堂所学,也有利于学员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教学[J].中国音乐学,2006(1):80-85.
  作者简介:常龙飞(1985—),女,北京市,国防大学軍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教员,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