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务,因为音乐具有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放飞自我的作用,所以,只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创新,相关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音乐的最大乐趣,那么他们就会拥有快乐成长的十足动力,主动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后,真正变成有理想、优秀的人。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必须引起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此做出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音乐是现代艺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策略实施的好,更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我们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在创新教学方法上多做努力,将来,就能培养出大批可塑之才,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笔者特意针对它们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总结了几点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协调发展,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或者那样的练习任务,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做活动方案的优化,整体节奏的控制。异常紧张的师生关系,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音乐教育无法展现出它的特有魅力,还极大的限制着大多数人个性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1]。笔者认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可以这样总结: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落后,他们对待学生不够公平,有的时候乐于指导,有的时候盲目灌输,就使学生素质提高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未来发展阻碍重重。其次,音乐教学一直拘泥于教材,未能引进一些趣味的元素和新颖的材料,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学生思考、探究问题中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又何谈有效学习计划的完成呢?再次,教师教学时缺乏热情,学生音乐视野较狭窄,课堂也常出现“自导自演”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育人效果,专业指导失去了它本身的存在意义。最后,学生从未占据主体地位,他们宁愿把精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的研究上,也不想参加形式单一、毫无乐趣的音乐活动。甚至说,其他学科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学习音乐,所以,干脆霸占音乐课讲解各类习题、阅读写作等,不在乎学生的真实想法,不关注音乐教育长远规划。
  二、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一)营造好的课堂环境
  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好确定,但也不可忽视。初中阶段,学生们处于青春期,十分的叛逆,特别的骄傲。他们经常头脑一热作出决定,而不考虑后果究竟是什么。倘若教师沿用着灌输指导办法,让学生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没有意义的东西,那势必会打击到他们对这门课程的热爱程度,导致更多问题频繁出现,教学变得极其困难[2]。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可以营造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学生自主的、平等的探究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式,丰富讲课形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意识到当前时期付出诸多努力,未来,才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比如,教学《七子之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采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先对学生说:“《七子之歌》因情感真挚、朴素感人,在澳门回归时期广泛传唱于华夏大地,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反响。另外,《七子之歌》还被看作澳门回归的“主题曲”,旋律比较平稳,犹如一个人失去母亲后最真诚的倾诉。”一边指导一边情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接下来,我深情演唱了《七子之歌》,而后发问:(1)你能感知到歌曲的情绪变化吗?(2)你掌握了几种呼吸技巧?(3)你可以为它编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吗?…音乐无国界,音乐教学乐趣无穷,凭借自己的努力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这样一来,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就很别具一格,走出了思维困境,走向了新的成功。最后,教师还应该做一些总结,播放其他的爱国歌曲,在欣赏中拉近距离,让学生产生合唱的深刻认识,并在后续合唱活动的参与中表现的更加积极。
  (二)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不能做课堂的掌控者,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端正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可把学生带到专业道路上,给他们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的机会,课堂活动倾向于游戏、歌曲接龙等,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具体实践过程中,只要遵循着初中生自然的成长规律,想方设法增强教学的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特征,那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实现全面发展就更令人期待了。比如,讲授《夜曲》一节的知识点时,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介绍“鱼咬尾”这一创作技巧,让学生带着感情演唱歌曲;再根据旋律的变化,走入音乐意境中,去体会自创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真正快乐。情境中做游戏,通过节奏接龙、旋律接龙,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将最重要的旋律指出来。或者分组讨论,给学生预留下充足时间,共同研究:(1)歌曲《夜曲》的上下两行旋律是什么关系?(2)如何指挥4/4、5/4拍子?(3)《夜曲》的主题体现在哪里?(4)哪些途径能让我们吸收到更多的艺术精华?总之,教学的形式越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越高涨,他们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一切教学计划的实施就全是值得的。
  (三)足够重视审美教育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的灵魂,也可以说,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渗透审美教育内容,让艺术更有价值[3]。比如,教学《摇篮曲》一课时,不妨鼓励学生即兴创作、角色表演,引导他们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再如,教学《渴望春天》一课时,将“春”设为主题,建议学生分三个阶段感受音乐情绪及风格。第一阶段——寻找春天,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春的资料,简单说一说春的特色,春的元素,其他描写春天的歌曲等等;第二阶段——发现春天,一边观看视频一边熟悉歌曲,让情感不断升华,对春产生一种热爱之情;第三阶段——感悟春天,明确本作品充满天真和童趣,能够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学习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学生的审美品位,课堂因此焕发活力,音乐教育即将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结束語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时间放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唯有把握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开拓出更多可能,将音乐的艺术魅力真正展现出来。学生爱上音乐,审美水平提升,将来,一定会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主动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庆龙.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施[J].学子:理论版,2018(20):79-80.
  [2]张志.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下),2017(08):119-120.
  [3]郎文静.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7(15):43-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