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注重口算、估算以及计算习惯和方法的教学,比如可以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大幅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19)18-0120-02
  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兴趣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因此,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以口算为基础,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和习惯的培养,不断夯实小学生计算基础,从而提高计算能力。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就此展开论述。
  1.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在教学上一味的蛮干,就会适得其反,往往事倍功半。怎样口算是有方法与策略的,要多给学生“支招”以解惑。例如在进行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最重要的教学莫过于对“凑十”的掌握。笔者的做法是运用儿童的天性使用顺口溜加强“凑十”的掌握与理解: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或者在教学中强调见1想9来凑10、见2想8来凑10、见3想7来凑10、见4想6来凑10、见5想5来凑10,反之亦然。例如在教学8+5=13时,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跟着我伸出左手的五根手指,因为二八二八手拉手,所以弯2根手指去和8凑10,剩3根手指合起来就是13;教学15-9=6时,除了教材的“圈点”与拆数的方法外,还可以叫学生用数手指的方法,具体是:9加多少是15?伸出手指,从9接着往上数是10、11、12、13、14、15,一共是6个数,伸出了6根手指,所以15-9=6。
  2.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教学时,笔者常常会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其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以下常用数据,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数据,计算速度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第一,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比如在计算积时看到25就要想到它的“伴”是4,125的“伴”是8;
  第二,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比如 =0.5=50%, =0.25=25%, =0.75=75%等;
  第三,1~20的平方数、几十五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
  第四,在圆、圆柱、圆锥这些单元中经常用到的π~10π、42π~92π这些值的记忆;
  第五,一些特殊数,如:平方数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学生非常有兴趣,且记忆深刻。
  3.加强专项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性
  数学教学离不开专项训练,就好比语文教学离不开背诵是一个道理。通过各项专项训练,学生可以在训练中快速掌握简单计算、分类计算、四则运算等知识原理。一般来说,专项训练可以分为简单计算题教学和复杂计算题教学。
  简单计算题教学,是计算题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础计算能力的掌握,熟练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复杂计算题教学,是计算题教学的提高,大体上以简单计算题叠加形成复杂计算题,此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清计算步骤,掌握分类运算、四则运算法则。比如,29-5×5+15算式中,根据先乘除后加减,首先计算5×5=25,得29-25+15,顺序计算步骤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却也可以先计算-25+15=-10,再计算29-10=19。
  复杂计算题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复杂条件下,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需要通过分类归纳、逻辑分析等思考步骤,将复杂计算逐步分解为简单计算,并寻找便捷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得出结果。比如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学习三位数的除法和除法竖式结算的时候,遇到920÷4这种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将920转化为800+120,学生就能快速的计算出答案。
  4.借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只有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思维发展阶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九加几》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观察这八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于是我请各小组开始汇报:我们组发现了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好后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和也一个比一个大1;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还有的同学还发现了,和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得数就是算式中的另一个加数。比如:9+2=11,11个位上的1和十位上的1相加,1+1=2,和9+2中的2一样,9+7=16,16个位上的6和十位上的1相加,1+6=7,和9+7中的7一样……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
  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是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5.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计算力形成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学生计算习惯都不好,错误也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比如很多学生不写“答”这个字;很多学生计算完竖式后不在算式结尾写答案;少写一个“0”,多写一个“0”;“-”写成“+”等等,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也会影响学生计算题得分,往往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就是习惯不好,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我们除了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散的计算思维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其次是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
  6.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谓是学习数学的基石,如果基础不牢靠,那么就会像建筑房屋一样,“轰然倒塌”,所以,我们一定要夯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日一天就可以见成效的,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为之努力,不断思考,创新方法,可以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7(36)
  [2]冯之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探究[J].才智,2017(36)
  [3]徐艳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4]张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