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探讨了构建生活化的初中道法课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道法课教学如何走向生活化的一些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回归生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92-02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经典教育思想,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道法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化,让初中道法课堂焕发生命和活力。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把生活引进课堂教育,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社会生活成为道法课教学永不枯竭的源头。因此,初中道法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让学生敞开胸襟,融入生活的课堂,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初中道法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在道法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出发,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生活化”的道法课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生生活,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生活;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初中道法课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为目的。它更加偏重思想的引导,觉悟的提高,行动的践行,是更加接近生活的科目且其教学方式更易于走向生活化教学。
  2.构建生活化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的依据和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建构基础”,它特别呼唤对生活的回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让道法课回归生活,创设生活化初中道法课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和活力所在。初中道法课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渗透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道法课堂。
  初中道法课教学生活化是实施新课标,提高课堂实效的必然要求。生活化的道法课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实效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加深知识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体验和陶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学会生活,让他们将来投身到社会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发掘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生活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3.运用生活化教学,绽放道法魅力,提高课堂实效的具体策略
  (1)营造灵活开放的生活化氛围,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能唤起学习的激情,才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此,要使道法课回归生活,必须树立学生主体理念,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营造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道法课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要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创设生活化氛围,模拟现实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组织学生营造生活化氛围,进行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通过师生的互动交往,去主动地体验和感受。
  (2)创设民主平等的生活化语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较多出现民主平等、共同探究、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必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大胆提问,大胆表达不同意见,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才有可能,才能达到学教互动,形成良性循环。道法课教学只有 “以生为本”,回归到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教学,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才会有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才能使道法教学源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道法课教师,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与学生开展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3)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活动,内化学生行为,使课堂走向生活。活动是道法课的载体,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任务的关键,也是摆脱道法课空洞说教,重视道德实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我们要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作为道法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道法课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认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事点评、辩论赛、专题讨论、调查采访等活动方式紧扣生活去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道法课与社会教育融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政治教育,激活道法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时事演讲、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会、模拟答记者问、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灵活地教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因此,道法课老师平时应多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随时向课堂引入新事例,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情景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使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是道法课教育的源泉,是道法课教学的最大动力。初中道法课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所以在教育中必须做到学用结合。构建生活化的道法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让道法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道法课教师,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精神,密切关注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才能激活道法课堂,让道法课堂散发着生活的气息,使道法教学熠熠生辉。
  4.结语
  总之,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今天,“关注生活,关爱生命”成了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只有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才能展示它无穷的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也抵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在道法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努力建构生活化的课堂,走进生活,从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从而让我们的初中道法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金林祥,李庚靖.20世纪90年代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2001(06)
  [3]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5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