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之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首要其冲的是管理观念和服务理念的创新,它是推行管理制度创新和服务能力创新的源头。在科学技术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是打造双一流高校、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014-04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必须配套的辅助设施,一直以来承载着培养优秀大学生、全面提升身心素质、服务科研的职责。在科学技术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打造双一流高校、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布局下,对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彰显在提升素质、服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化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产业的发展,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服务终端的普及,电子图书馆、电子书、电子期刊等知识传播媒介的兴起,对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服务理念、服务能力、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存在三大矛盾:
一是传统管理理念与现代大学生、老师要求先进服务模式的矛盾。
二是图书文献的前沿性严重落后于现代网络图书文献最新性。
三是管理制度创新改革与大学生、老师服务需求永远存在差距。面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种种问题,当前要做的就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发挥人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和创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和挑战,提升自我谋求创新发展的能力。
一、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即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长期以来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把管理看作权力的象征,重管理轻服务,把给大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看作是管理对方,这是非常错误的,高校图书馆的权利就是管理好图书馆的基础设施,管理好图书,为大学生和老师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
要打破“管理者尊,阅读者卑”管理观念。一般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级别为处级,中级管理层为科级或者更低,有行政级别,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者自认为就是官,就有权力。实际上高校图书馆不像教务处、学生处、各学院那样,管理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学生和老师,但是他们也不是单单的管理,更多的是为其提供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和老师做好服务才是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一定要摒弃我们是处级单位,有行政级别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优越感,要从管理的角色转化到服务角色,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管理观念、端正服务态度。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把以大学生和老师为中心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来,以人为本,给读者营造一个宁静、典雅、宽松的服务环境,提高亲和力,让其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让大学生和老师满怀喜悦地学习和借阅。大学生和老师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了,有获取知识的快感了,有前沿图书的吸引力了,光顾频次高了,图书馆的人气旺了,才能体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三)体现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理念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思维模式单一、固化,服务是被动的。在全球信息化全面爆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是思想碰撞发区,为思想活跃、意识超前的大学生、老师服务的图书馆一定要对新技术、新发现、新发明等新鮮事物认知尝试,不然会被服务对象撇之脑后,渐渐失去对他们的吸引力。环境舒适优雅、获取资料快、方式简洁有新意是对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新需求,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是当代大学生和老师对知识的获取要求,图书文献收集储备、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率与大学生、老师对知识、信息获取的手段、方式、速度、质量对应,才能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时代特征。
二、管理制度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用人制度、服务规章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以传统纸质图书为主要收藏对象的高校图书馆,为了保护成本高、数量有限的图书资源,保护图书完整性,确保读者能够及时归还流转,制定了图书借还、图书保护、损坏赔偿、借阅期限等制度,而今图书资料无纸化、信息化、电子化,省去了登记借阅等程序,因此,简化制度,放开管理,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服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放管服”服务模式中的“放”是指撤销影响图书馆资源最大化使用的规章制度,出台一些激励措施;“管”不再是管理,而是监督激励措施是否落实,监督服务是否优质高效;“服”就是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全社会诚信制度日趋完善,实施“放管服”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过程中,把大学生、老师涉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诚信作保障,效果要远远高于图书馆制度,省去学生、老师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遵循各种制度麻烦,走出了由于各种制度无法落实的困境,一举两得。
(二)现代化服务手段创新
图书、管理和读者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三要素,缺其一图书馆不能正常运转。目前,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文献资料,电子图书、影视、音频等电子信息化图书数量和种类剧增,网络检索、网站、手机APP等多样化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索图书资料信息提高图书借阅效率,该项服务技术已经在图书馆服务方面普及,是成熟的,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项技术服务系统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开发与平板电脑、手机等匹配的移动终端APP,借助安卓系统、云端、微信、微博等手段向在校的大学生、老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开放服务,随时随地检索图书资源。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对视频、音频以及模拟演示文献资料的公开化展示,通过电子显示屏、显示器把电子化图书资料向读者展示,同时完善科学现象、技术模拟的实景设备,开辟特殊文献资料展示场所,提高读者对抽象知识、图形的理解。
三是简化图书管理程序,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就像进入了自由的图书市场或者书店随意检索图书信息,操作播放各种电子资料,在正常操作,不损害基础设备的前提下,不受任何管理人员的约束。
(三)人事制度创新
谈到任何管理都不能离开人,因为人是管理的操作者。当然,目前高校图书馆尚未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程度,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仍然无法替代,要搞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人事制度和人员管理创新是关键。
一是去行政化,馆长正处级、管理岗科级、科员,这一套行政化人事管理体制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按照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需求,设置管理岗位,签订任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产生管理团队,对于图书馆领导人员,可以采用公开招聘、推选聘任、考试聘任等方式产生,或者高校领导直接任命或者从图书馆中层管理人员中竞聘产生,不管以何种方式产生,不再具有行政级别。
二是探索建立以工资为主,绩效奖惩的多元化分配机制,给予高校图书馆分配自主权,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少勞少得,不劳不得,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养老的地方,不再是不愿意干活,躲清闲、喝茶聊天的地方。
三是打破论资排辈传统,讲学历、讲职务、讲职称、讲关系人事管理僵局,在人事管理上深化改革,建立一套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不再讲面子、讲人情,大胆招聘人才、使用人才,千方百计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扬长避短,发挥人才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
(四)服务对象创新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有针对性、专业性、特色的多样化服务形式并不多见,对于不同的读者提供千篇一律的服务模式,出现服务和读者需求不匹配,专业需求和普通服务无默契,难以对在校师生、科研人员、特色专业研究团队的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首先,要根据高校办学特色,对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进行重新划分,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图书分开,针对专业的特殊性,按照生命科学、工程学、文学等领域分别建立专业化图书室,配套电子图书阅读和音频、视频观看查阅功能。
其次是为特殊的服务对象提供特殊的服务,针对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需求,设置文献检索课程,定期开展论文实验、论文撰写等方面文献检索和培训,同时也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箱、在线交流等方式为研究生读者提供咨询服务。
再次就是针对实验人员、研究人员和项目人员提供科研学术报告、专家信息、科研政策方面的服务。
第四,建立开放式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把服务对象延伸到社会,对儿童、公务人员、企业人员、老人等社会群体或者个人提供服务,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
(五)考核评价创新
图书馆是高校办学能力评估和综合排名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考核评价图书馆就是看其对教学活动的贡献,同时也高校图书馆投入产出。
一直以来,考核评价图书馆是以图书馆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为主,如穆静等,认为办馆条件、馆藏资源、网站建设、服务水平、技术水平、法律规范、经济效益是一项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该项指标体系共设置29项二级指标:迎春等从图书馆电子图书、电子文献、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检索系统等12项指标,评价内蒙古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不管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评价还是数字化建设水平评价,均侧重于图书馆基础和服务能力,而对于服务对象老师、大学生的成效评价指标较少。
随着高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各种投入逐年增加,先进的服务设备不断更新,但这些基础设施、服务设备到底对服务教学、支持研究生和科研项目实施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产生了多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清楚,也不知道,因此,要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绩效评价中增加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形式多样性、支持服务对象成果产出及服务对象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指标,全面体现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
三、服务能力创新
学生和老师对图书馆的需求就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在高校图书馆馆舍、图书、信息化设备、配套设施齐备的基础上,从管理人员、服务形式和服务范围延伸方面寻找突破,找创新、找需求、找不足。
(一)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具体执行者,拥有综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图书管理队伍才是服务能力创新的关键。管理人员不专业、领导职务随机任命、流动性大是影响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打造专业化图书管理队伍,提升综合素质。
一是通过人才招聘和考试的形式,招聘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同时对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人员、教师人才引进随带配偶进入图书管理领域的人员以及其他非专业人员,进行图书馆管理专业培训。
二是通过在岗图书管理员定期培训,组织参加全国图书管理培训、出国学习图书管理知识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设置图书馆流动岗位,对于在校大学生、图书管理爱好者和贫苦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的机会,能力出众,优秀的志愿者可以通过考试优先进入图书管理员队伍。
(二)创新服务形式
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种类的多样化、服务媒介的智能化、服务需求的专业化和服务对象的层次化,要求有与之对应的服务形式和技术手段。丰富、多元化的服务形式才能满足高校老师、大学生、科研人员需求。 一是在图书馆现有服务基础上,增加科普展区、读书娱乐、举办会议、开设展览、特色期刊查询指导等服务,兼顾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咨询。
二是提供图书期刊征订、代查、代检、代翻译、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三是借助互联网、云端、微博、微信,为服务对象提供关注信息、查询信息和预定信息的推送。
四是组织科普讲解大赛、知识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三)扩大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图书馆开闭馆时间有规定,服务对象大学生、老师、科研人员分布于学校各个角落,有的甚至与图书馆距离较远,开发构建二级简易化图书馆能够弥补图书馆在时间和距离上服务的不足。按照 (下转24页)
(上接16页)高校各学院、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地理分布,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利用教学楼、自习室、实验室走廊等空间,构建休闲式无人管理图书馆,配套特色图书文献资料与该区域学科领域对应,比如生命科学院就配生命科学类文献资料,人文學院就配文学类文献资料,同时配套桌椅板凳、计算机、复印机等基础设施和电子图书资料、影视资料,老师和学生可以就近查阅文献,也可凭借移动终端绑定APP扫描图书资料的二维码自由借阅,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到期归还即可。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不是单因素创新,它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单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服务能力去搞改革创新。
我国高校发展和图书馆建设水平各不相同,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省份,思想开放、理念先进,能够尝试接受新事物,在高校发展和图书馆创新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教育落后省份的高校,受政策、制度和领导干部思想、高校发展重心的影响,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和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但是不能正常运行,因为不单单缺乏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创新服务的理念,也缺乏现代化图书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美.论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J].图书馆学刊,2006,(6).
[2] 柳敏.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J].图书馆,2011,(5).
[3] 王建文.数字化图书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迎春,张晔.内蒙古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评价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5] 穆靖,刘毅.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