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逐渐变化、高校竞争压力的明显增加等三大变化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需要不断挖掘与探索互联网所难以取代的服务项目,以证明自身价值。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希望为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多个领域当中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基本内涵
  “服务创新”概念从熊彼特定义创新概念演化而来,Van Ark 等将服务创新定义为:一种可能单独发生在服务理念、与顾客相互交往的渠道、技术理念、服务传递等方面,也可能同时发生在它们的多个组合之中的有意义的新变化。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机构,因此图书馆的创新必然是服务创新。文献总结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 4 大要素与4 个方面。要素 1 是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要素2是读者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要素 3 是馆员;要素 4 是技术,突出表现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巨大、深刻、长远影响与变革之上。此外,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以分为 4 个方面即理念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当然,国内外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讨论很多,但是实质均大同小异,没有超出图书馆学新老五定律内涵,只是文字表述有所不同而已。
  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一)信息需求的多元化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相对复杂,不仅包含了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学生群体,同时还包含了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人员,而不同读者群体对信息需求的类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本科生所需要的主要资源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资料,研究生、教师所需要的则是各个专业的前沿研究资料,行政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主要是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资料。因此,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只有具有多种多样的信息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信息类型的多样化
  从现阶段高校用户的年龄层次来看,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的年龄都相对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倾向于通过网络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源。其次,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也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来获得信息。但是,在高校当中还有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中老年教师群体与行政管理人员,这部分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因此,往往倾向于到图书馆中寻找纸质资源满足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为用户提供纸质资源,同时还需要为用户提供声音、视频、图片等电子资源。
  (三)移动信息检索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用户希望能够实现真正的移动互联办公,从而满足自己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即希望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信息检索。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虽然都立足于官网开通了电子阅览功能,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手机的移动客户端,用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不便性。
  三、互联网 + ”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理念创新不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在“互联网 + ”时代,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无需通过图书馆查阅,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缺乏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二)信息资源更新慢,对“互联网 + ”技术利用不充分
  受财力、物力、更新速度等主客观条件限制,高校图书馆没有实现完全的数字化转型,资源建设滞后于网络或者其他载体,使大学生转而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用户,导致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用户流失。“互联网 + ”使移动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方式,完成注册后,读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访问图书馆,实现“小设备,大阅读”梦想。据了解,移动图书馆上线之后,目前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学生较少,服务项目使用频率较低,大学生对图书馆新型服务的接受度不够高。
  (三)对学生浅阅读、阅读内容碎片化现象引导较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其注意力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所吸引,难有较多时间静心阅读,导致阅读碎片化,即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断续、不完整、“见缝插针”的阅读方式,许多学生成了校园“低头族”和“手机控”。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缺乏规划,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时,不是逐字逐句精读,而是无计划的粗读、快读、随意浏览;不是使用新媒体学习专业知识,而是选择不需深入思考的新闻、小说和微博、微信、QQ 信息等娱乐资讯,形成了信息的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阅读特征,其结果导致读者思维断链、游离,让人浅尝辄止,难以形成系统思考,出现阅读思维危机。高校图书馆应倡导文本阅读,加强网络阅读指导,多给学生推送一些短小、完整、健康的信息,引导学生快速获取有用知识。
  (四)馆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用户隐私保护亟待加强
  “互联网 + ”时代对于服务意识更为看重,高校图书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互联网 + ”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认识不够,专业能力不强,也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此外,“互联网 + ”时代的数据收集不再局限于互联网本身,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取到相应读者的信息,并按照讀者的信息绘制出读者的偏好和关注的专题等,此外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可以记录读者的各种状态。可见新技术的应用冲破了保护用户隐私的边界,如何保护大学生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也是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四、“互联网 + ”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策略
  (一)更新服务理念
  为了促进读者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当前阶段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读者服务的重要性,并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自身的职能定位,即在高校当中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定位才能进一步完善读者服务。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开展多层次导读
  传统媒体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媒体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形态。在“互联网 + ”背景下,新媒体层出不穷,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形式,而是逐渐向电子阅读转变,只有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形成互补,才能产生放大效应。此外,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针对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内容的差别,开展多层次专题导读,满足大学生要求。在图书馆网站建立“文献检索课”专栏,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习指导等,为学生提供在线的文献检索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
  总之,互联网 + ”在助推高校图书馆发展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使高校图书馆在吸引大学生用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高校图书馆对服务理念、能力和策略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主动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为师生提供便捷、优质、人性化服务,才能应对挑战和冲击,吸引更多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并使之享受阅读的快乐、健康成长。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相对稳定,缺乏外部压力,因此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封闭办馆、坐等读者上门现象,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读者借阅的满足率、服务效果很少重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往往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逐渐变化、高校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敏,沈锡琼.“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03).
  [2] 贾爱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3).
  [3] 常雅红.“互联网+”背景下财经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02).
  [4] 陈晓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图书馆界,2016(06).
  [5] 徐洪娟.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
  [6] 梅秀秀,秦萍,李雪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研究[J].情报探索,2016(04).
  [7] 罗绘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5(11).
  [8] 袁爱莲.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及创新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7).
  作者簡介:李曙英(1968.03- ),黑龙江绥化人,图书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