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作为国家种植面积广泛的农作物,玉米适应强、产量高,提高玉米產量,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是农业产业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因此本文针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基于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从生物、农业、化学、物理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农业种植户参考分析。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玉米种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45
引言
玉米作为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农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国家对玉米种植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玉米种植行业提供了支持,国家玉米总产量也在不断提升,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促进玉米种植产量、质量进一步提升。
1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会对玉米的叶片、叶鞘造成危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玉米的果穗和苞叶造成危害。近些年来,上述2种病害的发生几率不断提高,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当玉米叶片、叶肉组织受到危害,光合作用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整株玉米干枯的情况。
1.2 玉米纹枯病和锈病
玉米纹枯病会对玉米植株的每个组织器官造成影响,在发病的初期,会从叶鞘开始,随后病斑会在叶子上扩展,并且向植株上部发展。在叶鞘上出现绿色的水渍状圆形或者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就表示玉米出现纹枯病,随后玉米叶子表面上会出现云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为灰褐色、外观为深褐色。随着病斑的蔓延,患病部位都会产生这种形状的病斑,最终导致患病部位腐烂。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的是玉米叶子,会在叶子表面上生长出大量的黄色小斑点,小斑点散状存在,患病部位的中间会向上隆起,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患病,提前死亡。
1.3 玉米瘤黑粉病
瘤黑粉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之一,在玉米种植中较为多见,一旦发病会从玉米植株的茎、叶、穗开始侵害,继而让玉米整个植株发生感染。感染的部位会发生肿胀,同时产生菌瘤,菌瘤会从白色逐渐变成紫色,最终破裂并且散出大量黑粉。造成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土壤或者肥料中残留厚垣孢子,继而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并且借助风力飘散到植株幼嫩部位,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萌发,侵入到植株表皮内,对植株产生危害。
1.4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顾名思义,在发病时玉米植株出现在种子霉烂、穗腐的症状,穗腐病会对玉米种子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在发病初期,玉米果穗的花丝呈现黑褐色,同时穗轴顶端玉米籽粒逐渐变为黄褐色、黑褐色,当病毒感染到整个果穗1/3~2/3时,如果周围环境湿度提高,那么整个果穗都会被感染。籽粒表面会产生1层灰白色、棉絮状的物质,穗轴已经变为黑褐色,折断后会露出维管束组织。
2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常见虫害
2.1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存在于玉米的新叶期产生危害,危害严重会导致整个新叶被啃食殆尽,无法正常展开,即使可以展开,叶子上也会出现很多不规则啃食孔,这样的情况下,在玉米抽雄之后,会导致雄花生长发育不良,授粉率下降。如果是茎秆受到危害,茎秆中心会出现空洞,从中断裂,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大量倒伏。第2代玉米螟幼虫集中在7月上旬—7月中旬,主要危害在玉米穗轴、穗柄、籽粒,如果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2.2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分为成虫和弱蚜2种,不论那一种都会对玉米叶子产生危害,危害叶子之后,叶子表面会出现发黄、发红的情况,叶子也无法正常生长发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玉米蚜虫属于群集虫害,对玉米新叶造成危害,尤其是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蜜露,让叶子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会对玉米的正常光合作用造成严重的影响[1]。
2.3 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以幼虫啃食玉米叶片,造成严重的危害,玉米粘虫在田间发生严重的状况下,会在短时间内,将玉米植株叶子啃食殆尽,造成玉米绝收。玉米粘虫常爆发于6月中下旬,会对玉米产量、品质造成影响。不仅如此,玉米还会因此出现营养物质供应不上的情况,水分也会因此流失、授粉过程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对玉米种植过程中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出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防治技术
3.1 生物防治
和传统防治工作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的环保性能较强,是一种利用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原理开展的防治技术。在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优胜劣汰的原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极为突出,利用生物链就可以达到克制的效果,也能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真正的落实生态价值理想。比如,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赤眼蜂这一生物,赤眼蜂的产卵繁殖的场所一般就会存在害虫虫卵的场所,在赤眼蜂产卵的过程中会从害虫虫卵中汲取养分,这样的情况下,害虫繁殖就会受到影响,破坏力显著下降。这样一来,玉米植株就能够健康生长,这种利用生物自身繁殖特性来达到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就是生物防治技术。新时期,还要加强对生物链的研究分析,加强生物防治工作,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
3.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分为2种,品种选择法、科学种植法。前者主要指的是品种的抗病性,选择抗病性优良的品种,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玉米的病害问题。这就意味着,农户需要对玉米品种有充分的认知,或者可以通过咨询专家的方式,选择符合地区条件的玉米。后者主要指的是种植过程,从植物检疫开始,针对玉米的生长情况、病变情况、寄生状况,比如:在玉米运输过程中,要将玉米幼苗隔离,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被病虫害感染。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要保持对玉米生长状况的监督,如果发现病虫害迹象,在第一时间展开防治工作,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果出现了已经晚期的植株,要立即铲除,避免对其他健康植株的生长造成一些影响。此外,土壤深翻处理能够有效清除病残,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还要保证土地轮作的合作性,有效减少细菌滋生,防治病虫害出现,除此之外施肥、除草等工作也十分重要[2]。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也是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之一,根据病虫害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技术,是现阶段的重点。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的物理防治技术方案,从而保证物理防治工作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可以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限制陷阱,安装紫外线灯具,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捕杀,在一些大面积玉米种植地区中,极为有效。生产成本也会得到有效控制,防治效果非常理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场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物理防治技术,以此保证物理防治效果。
3.4 化学防治
除了上述3点内容之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化学药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方式,操作方便、效果理想。在这个过程中,防治方案的确定极为重要,化学防治的最优时期就是玉米出苗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植株生长高度在2cm左右,防治效果最优。常用的化学药剂有2种,分别为:辛硫磷乳剂、Bt乳剂,适当浓度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除了在出苗期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工作之外,还要在玉米叶丝期加强化学防治,防治效果也十分理想,针对玉米的雄穗,通过滴注处理的方式,可以保证玉米授粉环节稳定有效完成,比如,使用浓度为90%的敌百虫800倍液[3]。
4 总结
国家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都是种植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质量问题,玉米也不例外。通过本文分析,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到切实防治措施,让病虫害得到根治,为农民种植玉米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让玉米行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莉.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67.
[2] 沈月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55.
[3] 门威锋,宿钦波.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03):57.
作者简介:
苏咏梅(1972-),女,本科,副站长,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