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和出行道路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千岛湖近年来绿道建设的实为切入点。阐述了绿道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道建设应注意的主要关注点。
  关键词:绿道建设;实践;关注点
  1  引言
  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绿道”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查理斯·莱托在其代表作《美国的绿道》中将绿道定义为:绿道是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走廊,或者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建立起来的线型开敞空间。绿道不同于一般的交通道路,它的功能不在于运输。根据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对绿道的定义,绿道是“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避谈效率、强调休闲的绿道概念的提出也正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即城市化所积聚的人口和生产过程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环境和心理问题。绿道(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概念)可以以非常直观、可感的方式,对这类问题进行必要、有效地修正。它通过对日常居所的疏离,以及对自然风景地的亲近,有效地重塑生活品质。
  自20世纪60年代后,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其中绿道规划和实施发展在美国的规划和设计活动最为活跃。起源于美国的绿道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均有实践的例子,建设层次和实现形式也渐趋多样化。亚洲国家在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以日本和新加坡较为突出,日本的新城绿道系统和新加坡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的场所层次绿道都极具特色。我国的绿道实践起步于2000年之后,特别是在2010年前后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以广东的绿道建设为代表。
  2  绿道项目建设的实践
  淳安县目前正在规划并建设的环千岛湖绿道是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淳安实现全县景区化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及体验感受,规划了精品、环湖、山水、山地等四条绿道,总长约360公里,预计总投资达15亿元。投资近10亿元的138公里环湖精品绿道已基本建设完成。规划中绿道建设还要向山乡深度延伸,建设150公里山水绿道;建设60公里山地绿道。淳安县近期建成的138公里环湖绿道主要由千汾绿道、淳扬绿道、城区绿道组成。项目起点为千岛湖大桥往西经界首乡、浪川乡、姜家镇到达浙西重镇汾口镇,经汾口镇横沿桥往东连接枫树岭镇、大市镇、安阳乡与上江埠大桥相接,经城市绿道于千岛湖大桥封闭成环。项目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完成。工程项目主要有绿道线路工程:项目建设138公里自行车骑行道,宽2.5米-4米;绿化景观工程:对沿线景观进行梳理串联,建设红叶湾景观平台、小金山大桥观景点等若干节点,并种植特色绿化树种;服务设施系统工程;沿线主要建设千岛湖小金山驿站,姜家驿站,汾口水南畈驿站,上将埠码头轮渡驿站等十余处特色驿站,为骑行者提供吃、住、行、休憩、自行车租赁等服务。标识系统;主要为骑行者提供路线走向,周边服务设施,特色景点等信息。
  从已建成的实景效果看,项目工程实现了预期的建设效果:绿道的自然山水景观特色明显;绿道主线清晰独立,实现了与车行道的清晰划分;绿道节点与整体环境协调统一,节点塑造、视线引导等方面都做了良好的处理,是绿道沿线绝佳的观景、停留、休息节点。
  3  绿道建设总结与思考
  淳安县环千岛湖绿道建设是一次在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千岛湖自身条件出发的绿道建设实践。作为环湖绿到建设的主要参建者,随着建设进度的不断深入我对“绿道”建设的内容深度也在不断的深入。这不仅是对已建绿道项目的一次总结,也可以成为未来绿道系统建设可借鉴的经验。我个人认为,绿道系统建设需要突出“五个坚持”与“两个完善”:
  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生态第一、景观优先原则。“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是社会各界对保护千岛湖的共识。绿道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严格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原有的山体、水系,原有的绿化植被,严禁大开大挖。宜结合现有地形、水体设置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让绿道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建设工程。同时适当增加沿路植物品种,种植本地开花乔灌木,丰富绿道沿线的植物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是坚持资源导向、突出特色原则。坚持以资源为导向,以最优美的自然风光,最淳朴的乡间风情,最有特色的历史古迹,充分体历史与现在、城市与风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绿道建设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统一实施。通过城乡规划的平台,将绿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交通、环保、旅游、水利等有关规划充分衔接和协调,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要根据地方的特点,因地制宜,有效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等特色融为一体。同时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统一建设标准,建设统一标识,形成特色品牌。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配套原则。建设中应尽可能地保障路权独立。绿道以慢行交通为主要的行为方式,特别是自行车骑行。从安全保障及游客安全需求出发,需要尽可能实现绿道路权的独立,实现与车行交通的隔离。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场、信息咨询亭、游客中心、医疗点、公共厕所以及绿道标识系统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打造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体。
  五是坚持从简从优,节约投资原则。俗话说,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从简从优,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已有线路、废弃道路的利用;建设过程中注意避免了对山体大开大挖,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投资;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也注意量力而行,不盲目的追求高品质而导致铺张浪费。
  两个完善——
  一是不断完善绿道系统建设。绿道作为景区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旅游从城市到乡村的辐射与带动的主要纽带。如果要完成对现有旅游方式的丰富和转变,真正推动沿线乡镇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实现从绿道主线向沿线乡村的延伸,形成主线、支线、服务设施、旅游节点之间完整的沟通网络,打造完善的绿道系统。远期还应实现各绿道之间便利的衔接,形成淳安县大的完善的绿道系统。
  二是不断完善绿道的管理与推广。绿道系统可为观光客提供新的旅游體验,必将成为地方的新名片与新的旅游增长点。由此,需要由县政府组织绿道系统统一的广告、宣传、推广等工作。在后期的使用与管理中,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服务条例,以确保绿道系统的持续吸引力。
  4  结束语
  现如今,环境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绿道的建设在丰富城市绿色空间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推广低碳慢行理念,辅助社会发展。绿道的建设应充分分析区域现状,基于适宜性分析进行规划,考虑类生态因子,并权衡每个因子权重,运用综合手段对绿道进行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以促进绿道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城市绿道网络的规划,是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有助于实现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的平衡。我国的绿道建设应在吸取国外优秀案例经验的同时,寻找中国特色,顺应自然加以适当改造,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绿道。
  参考文献:
  [1] 莫神星.以低碳消费机制推进绿色发展论略[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8-20.
  [2] 李玉滑.“生活方式绿色化”须人人参与[N].光明日报,2015-0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0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