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应精准把握其现实意义,探索合适的路径,探寻正确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执着的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灵魂。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19-02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对于高校,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现阶段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其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客观现实的紧迫性。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目标,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长期的、系统的首要任务来抓。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二、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培养其具备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然而,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观念淡化、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性不强、政治意识淡薄等倾向;部分大学生中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部分大学生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解狭隘;部分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缺少情感体验,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持冷漠轻视态度。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思考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是培养一个专门领域从事专门职业或专门岗位的专门人才的教育”,也就是专才教育,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很多的高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在专业教育方面下足了功夫,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育过程上,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过分强调专业的教育模式势必造成功利性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工具主义倾向,这与我国新形势下强调全面素质,重视多方面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不矛盾,两者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育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脱离了专业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人才观,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应把专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
  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比较注重共性至上的群体原则,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需求,使学生的个性特点、独立品格、自我意识消失殆尽,学生形成了习惯向后看、随大流的思维定式。
  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学校应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共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基本理论传输的过程,而个性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共性教育過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设计课程环节,精简理论传输过程。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与需求,设计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社会或集体的活动,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与,从而在活动中检验并进一步掌握理论。
  3.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将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相结合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进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弱、信仰不够坚定,新型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造成不良影响,对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冲击。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传统的教育规律,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利用课堂教学等方式完成;同时又要兼顾新型教育模式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新媒体技术在交流过程中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高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遵循新型教育的特点,合理监控、主动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平台及时传递正能量信息;利用QQ、微信等交互平台实现对大学生的合理引导;利用建立思政论坛、党团建论坛、心理健康专栏、职业及就业论坛等方式解决学生的个性需求及困惑;利用MOOC(慕课)、微电影、在线学堂等新教育手段,实现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
  4.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马克思指出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发展自己”,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本质,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教育是一脉相承并相互影响的。
  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帮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高校应从将就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载体的角度,设计并形成长期、系统的教育体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依托职业生涯、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汪洋.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作者简介:杜林彬,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