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微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微教育”和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针对性强,时效性突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微教育”不仅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而且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
关键词:微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15-02
当前,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程等相关的微概念,已经和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密不可分。这股“微”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据整个校园,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微教育”的特点,研究“微教育”的方式,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微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碎片化时间,以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等为主要“微载体”,通过手机、电脑等可接入网络的通信设备,随时随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显性或隐性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1]“微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内容短小。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比,“微教育”规模很小,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网络热词、一句流行语、一个微视频,但通过与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育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2.传播范围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群发及转发等功能,快速传递教育信息,从点到面,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也能快速内化所接收的教育信息,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3.方式比较灵活。“微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时空的限制,不管学生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地方,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微平台向教师请教。在网络世界里,学生能敞开心扉,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倾诉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思想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针对性强。从内容上看,与传统高校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比如主题班会、党课、团课等相比,“微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为灵活,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和每个细节,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针对性更强。
5.渗透性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滴灌输可以获得绝佳的教育效果,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二、“微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育效果,必须紧贴大学生的生活,从“微教育”的特点入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相结合,把交流平台与微平台对接,把“微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1.营造微环境,善用微平台。首先,在校园文化中尝试创建一些微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微元素,把微话题、微内容引入课堂和校园文化,用微理念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微环境。其次,学会运用和维护微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做好阵地的维护和建设。最后,从学校的立场出发,为学生提供校内微平台,大力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微平台和教师互动交流,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2.拓展“微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需求多样,“微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内容上要有广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3.建立微队伍,提升微权威。微平台的搭建和“微教育”内容的积累与创新,离不开“微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不仅掌握微技术,而且会利用微平台、懂得“微教育”的教育队伍。此外,学校还要定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教师,及时更新和壮大这支队伍,从而保证“微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方向上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4.加强微管理,构建微格局。“微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相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在进行“微教育”的过程中,要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微平台。此外,微平台是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平台,不能掺杂任何商业性质。
三、“微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要借助“微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当前大学生生活在网络化时代,面临很多诱惑,如果对他们实施“填鸭式”教育,进行长篇大论或者枯燥说教,不仅起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微教育”恰恰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口味,教育者在课堂或课外引用一些网络热词等,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微教育”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校外实习生,都能及时接收教师发布的信息,打破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教育”平台将自己的思想见闻随时随地传递给学生。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逐层式”传递模式,“微教育”独有的“垂直式”传递模式使主流声音迅速传递到各个地方,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学生可以通过微平台和教育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及时分享给教育者,教育者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微平台的关注和转发等功能,使思想教育裂变式地扩散,把自己要传递的信息覆盖到每一角落,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微教育”的方式,学生逐步接受内化教育信息,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
4.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微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交流更方便和灵活。教师能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内容,大学生也能随时发布新观点、新意见和新建议。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具有主体地位,不受身份、地位等的束缚,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2]此外,学生通过虚拟世界,更容易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把一些不想让同学知道的情感和生活等告诉教师,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5.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信息时代,网络几乎占据大学生所有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微教育”可以充分碎片时间,通过短时、简洁的教育形式,对被教育者进行实例化和凝练化的教育。[3]“微教育”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这种影响具有明显性、渗透性、持久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叶喜平,陆琴琴.杂谈新媒体视觉下“微教育”的推广[J].高等教育学报,2014,(09).
[2]魏魏.运用“微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4-127.
[3]王正中,张艳超.后现代视角下“微教育”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与继续教育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4,(1):3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