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程健身气功快乐教学理论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下,展开体育课程健身气功课程,对培养医学类高校学生具有重要教学及职业意义。健身气功具备健身强体、安康养生、祛病建心等功效,是我国中医实践理论重要分支之一,与医学类高校中医课程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快乐教学理论视域下,加强体育课程健身气功课程建设,能够极大帮助医学生理解中医课堂理论知识,全面掌握气功原理及作用,促进相关医学课程展开。本文结合快乐教学理论及健身气功的含义及概念,探析我国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健身气功状况,提出基于快乐教学理论下开展健身气功实践课程策略。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  体育课程  健身气功  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064-02
  1  健身气功与快乐教学理论的概念及含义
  健身气功是体育化的气功,即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气功形式。根据字面分析,健身气功中健身指代“强健身体”,强调身体运动,通过活动身体各部位的方式,实现增强体质目的。2003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设立为正式体育项目,意味着健身气功归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然而从气功的概念进行分析,气功具备调息、调身、调心功能,即调节呼吸、肢体及心理素质。通过结合健身运动,能够有效促使健身气功提升人体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升道德修养。对医学类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视域下,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活动规律发生深刻变化,因而具备悠久文化底蕴的健身气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在体育课程选修过程中,医学类高校学生更青睐于富于变换及塑身功能的健美操,或充满竞技精神的篮球、足球等运动。而在实践授课中,健身气功需要由健身及气功两个理论层面进行讲解,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健身气功训练环节,也因此导致健身气功体育课程的课堂环境缺乏生机,学生主观能动性低下。而快乐教学理论是近几年我国新课改实践教学活动中,较为推崇的理论教学方法。不同于翻转课堂及课堂派等教学模式,快乐教学理论将教学重心置于教学情境及氛围中,通过提升课程教学氛围、活化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促进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准确来讲,快乐教学理论实践核心是快乐。使学生在快乐情景中获取课程知识、取得学业进步,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高校健身气功推广及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健身气功现状
  医学类高校以传授医学理论知识、人体解刨学体系,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主要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多门学科,其中基础医学涉及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组织学、微生物学等多种课程领域。对学生交叉学科学习及应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需要医学生进行充分理解吸收,方能有效运用于实践。气功也称炁功,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祛病方法。在儒医、道家、医家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医学领域,发挥着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开展健身气功体育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医学生课程知识理解,间接地引导学生结合医学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身体素质,防病治病,开发潜能。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健身气功普及工作依旧存在一定障碍。调查显示仅有42.3%医学类高校开展健身气功体育课程,其中31.45%医学类高校健身气功教学工作依旧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并未将健身气功与课程教学相联系。此外,在师资队伍层面,我国医学类高校限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着力于传统医学课程研究,对结合医学教学及健身气功的研究依旧处于落后阶段。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健身气功医学功能认识,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将具有针对性的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气功训练中,导致医学类学生无法理解气功并运用健身气功强身健体。出于现代信息文化影响,医学类学生对健身气功认识不足。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严重误区,往往将健身气功视为落后、复古、缺乏时尚气息的运动,进而对健身气功产生抵触情绪及负面思想。在某种层度上,限制学生对健身气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管能动性。
  3  基于快乐教学理论的健身气功实践策略
  3.1 完善健身气功的教学模式
  快乐教学理论视域下,将医学理论教学与健身气功进行融合,构建医学特色的健身气功教学体系,以促进医学类高校培养医学人才工作。首先应结合健身气功教学与中医理论,坚持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思想观念,应用中医学辩证理论,提升医学生对健身气功理论知识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与健身氣功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即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渗透健身气功理论及功效。在健身气功训练中,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健身气功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渗透中医学多种医学理论及临床知识。提升学生对中医理论及健身气功交叉课程的理解及应用,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使学生达到深入理解健身气功的社会意义,加强相关训练,最终提升健身气功教学效果及质量。
  3.2 落实快乐教学理论的实践
  首先,在教师开展基于健身气功的体育课程前,应充分对医学生各层面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医学学习水平进行理解。以便结合医学教学模式,制定融合课堂教学与健身气功实践教学策略,促进营造良好和谐教学环境工作进一步开展。其次应规划健身气功教学内容,落实新课改要求,发挥健身气功实践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活化教学氛围为手段,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改革创新现有教学模式,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健身气功教学充满趣味性及灵活性。学生在接受健身气功教学服务过程中,能够通过轻松快乐的训练活动,对课堂医学理论进行潜移默化地学习及巩固,同时亦达到强健身心、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3  结语
  快乐教学理论旨在通过营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精神,务实精神,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程中,健身气功具备多种强身健体,活络经脉,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功用,是我国综合素质培养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医学类高校学生巩固医学知识的实践手段。然而由于健身气功教学特征及属性,很难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推广,因此结合快乐教学理论促进健身气功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倩,石爱桥,贾海如. 我国高校健身气功代表队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5):55-60.
  [2] 项汉平,丁丽玲,刘治国,项馨. 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63-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