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以自我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长足的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如何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84-01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地接受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其思维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作出相应的改变,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建立交流提问的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产生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自然也就没有了提高的欲望,不能从自身角度去发挥创造性思维看待问题。据此老师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便要对学生的提問思考加以鼓励引导,并从旁给予示范、点播、解惑,为实现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方式提供平台。
  二、注重创新环境的创设
  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之外,还要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环境创设中不仅仅是教师有意地为学生去构建布置,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与教师进行配合,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够不断思考,以此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爱国主义理想”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让学生发表自身看法之前,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爱国理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情景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并注重自身创新思维的发散,从而教师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三、关注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课程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热点焦点事件,会瞬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师产生认同感,迫不及待地听取教师的见解,如果有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意见不同之处,学生会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选取最近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尽量让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热点事件与之匹配,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道德觉悟。
  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施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在这种课堂结构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来学习,从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如针对“网络犯罪”这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负责该知识的讲解,先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在学生准备好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这一知识。由于课件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学生在准备这些课件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挖掘新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华.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69.
  [2]程兰英.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32):85.
  作者简介:
  魏国秀(1970年11月-),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辛庄子村人,大学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