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正面临全面的革新。但是在当下高职医学院教育教学中,只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却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思政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度,进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职业素质的提升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素养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63-01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医闹”事件频繁发生,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疗人员缺少相应的职业素养,使得社会群众对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产生质疑,进而制约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作为发展医疗人员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高职医学院校的职业素养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些许问题,进而对医疗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转变当下教育现状,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质培育的重要性,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有效的策略来促进职业素质培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而提升其教学有效性,促进医疗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现状
  当下,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进行思政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度。部分院校由于底蕴较浅,所以针对学生的培养讲究“速成”教学,只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职业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选择忽视。在此背景下,学生自身职业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养成受到严重制约。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发展学生职业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对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教学提高重视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对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影响。例如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1]。
  二、高职医学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在职业素养培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教材
  要想有效促进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重视对思政教育教材进行创设,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适当融入相应的思政教材内容,以此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并发展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例如在当下职业素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医疗法规等内容。而在当下思政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涉及到诸多的理论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而针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的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质量也不尽人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将思政教育中部分理论性知识替换成《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发展,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发展中,通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来拉近医患关系,更好的服务于医疗事业,进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
  (二)注重对校园活动的开展
  在当下高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医学院校只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对相应的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有效提升医学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性,需要认识到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其教育有效性,并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发展学生自身的道德综合素质[3]。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对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学校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定期开展职业素养案例故事演讲大赛、护士礼仪竞赛以及思政辩论赛等活动。例如在实际教育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临时医疗救助站,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医疗知识的宣传,或者是进行免费的血压测量等,以此来有效发展学生自身道德综合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有效融合,对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提高重视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有效的策略来促进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宏菊,何振,等.论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1):65-68.
  [2]王冬.論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J].经贸实践,2017(10).
  [3]王鸣,雷芸.基于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研究[J].求知导刊,2017(1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