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很多改革的挑战。新课标对高中的数学教学也有明确的要求,教师既要做好在传统教育中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新知识。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之中,它可以满足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同时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岗位中的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了很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48-01
就当前社会发展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高质量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的增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担负的责任重大,数学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它锻炼人的思维方式,使人逻辑紧密,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具有开阔创新的精神。因此,必须不断的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引入研究性学习非常有必要。
一、教学中导入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着重于學生的成绩分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坏成绩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课后很努力的练习,学生只是被动的来接受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情绪经常被忽略,那些表面很努力的同学取得的成绩却不是那么好,这就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的解答自己的疑惑,主动的去思考,主动的去解决遇到的困难,主动的去接受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进步,数学的教学的目标也就完成了。此外,研究性学习不仅仅使用于数学课堂中,在很多的学科中都可以提倡这种教学模式。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锻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式。
二、在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教师可以在模式开始之前设立一个目标,然后与学生不断地去互动,不断的提出疑问,让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再不断地去引导,最终解决问题,达到教学之前设立的目标。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如下方法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1.将研究性学习在教材之中有所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是主体,上课主要是讲一些理论思路,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所以大家对课堂的参与度都不是很高,所以必须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课堂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模式,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的动脑思考,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所学的教材之中,也可买一些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有趣资料,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待不明白的定理,自己亲手去论证,解决不了就找老师商议,长此以往下去,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数学上遇到的问题,而且也不断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高中的学习成绩。
2.将研究性学习设置于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之中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概念有很抽象,学生自己学习教材根本就看不太明白。所以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刚接触到数学时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研究起。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拉进门,然后让他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遇到困难而基础知识已经很牢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更多的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解决数学题的快乐,有利于培养思维方式的灵活性。
3.将开放性学习应用于现实活动中
我国的应试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得分最高的就是最优秀的,题海战术很容易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也很容易把学生固化,学生的思维被固化的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常常被限制。所以,题海模式的形式也需要改变。把研究性学习应用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可以积极的与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就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设立数学小组,让学生自己去收集、采集、处理数据,然后整理出结论,发现问题,并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从实践中得到满足,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的看来,很多教师都觉得数学不应该局限于对知识点的强制记忆,生搬硬套不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导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理论实践相结合,与老师尽可能多的沟通互动,就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去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的数学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焦洋.浅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8(35):157.
[2]林奕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43-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