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生命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融合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的教學活动已经逐渐发生了转变,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和跟上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创新教育适时而生,实现具有丰富个性的创新教育,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创新性行为,才能培养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21-01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新教育诞生,七十年代末期迅速兴起于发达国家。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创新论,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立足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中,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以生动事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生物学中的一切概念、法则、原理等都来自于生物学家的科学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讲述生物学家展开科学实验的有趣事例,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学生在学习苏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章节时,教师应按照科学家开展实验研究的思路,引导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的结论,还让学生了解到获得科学的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同时,这样的引导教学模式,还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以最新科技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应有意识地贯穿时下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情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知识点时,应介绍我国在转基因方面的成就、试管婴儿、生物导弹、人类基因组的计划等。生物科学的成就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环境、粮食、资源等问题也与生物科学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
  三、以质疑问难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艰辛过程。而创新的开端就在于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同时也是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想象和猜测的创新品格。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材料让学生独立观察,在观察的过程里,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和分析问题。当学生提问“实验之后,根能回到实验前的无色吗?”这时,教师不能把答案立刻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实验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经过主动运输后,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被吸收到根细胞内,因此,通过交换吸附使根的颜色恢复到实验之前是不可能的。教师对于学生这种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以发散思维训练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意义”知识点时,教师提问,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有没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发生呢?讲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时,根据糖醋蒜腌制的过程,提问醋是细胞不选择吸收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而蔗糖也不能进入细胞,那为什么腌制一段时间之后成了糖醋蒜?
  教学中,教师还克服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设备、改进实验来诱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图解或重要物质等为出发点,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胜负心,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看哪个小组联想到的相关知识点多。
  五、以生物实验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切科学理论的得出都来自于科学家的不断实践活动。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展开生物实践活动,组织生物兴趣活动,满足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需求。同时,学校应举行一些生物知识竞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安排校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在生物实验中,总结知识、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语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创新教育的品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在重视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时,也应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晨生.《谈创新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