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专业“三学”问题及改善措施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突出。传统教育中,我国学前教育内容相对缺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中提出“三学”方案,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统称为三学,“三学”对幼儿教师的转型起到促进作用,利于学前教师的培养,我国学前教育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必须根据挑战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三学中,先卫生学、心理学、最后教育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三學 问题 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16-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等专业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中“三学”是其核心内容,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目前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也应加快步伐推动学前教育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等相关内容,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证可寻。
  一、学前教育专业三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三学课程系统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过程当中,主要以学前专业教学内容为主,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三学指的是一种知识体系,并不是某种单一的课程。由此看来,传统的三学课程系统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师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可受到限制,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规划造成极大影响。
  (二)传统三学知识体系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教育课程体系理论课占主导地位,师范生大多数学习时间均在课堂中度过,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学生毕业后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过于书本化[1]。当下我国教育专业需要培养新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更应倾向于实践性,学前教育对学生的日后学习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前教育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加大改革力度,使得三学科学知识体系不仅停留于理论教学当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二、学前教育专业“三学”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卫生学思想转变
  学前儿童卫生学一直是卫生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内容更加倾向于医学。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学前教育师范生毕业后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是做学生的保健医师,因此,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目标设置过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很难将学前卫生学理论教育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当下学前教育学设置过程当中,应以幼儿园教师目标出发,将学前儿童卫生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2]。总结我国港台地区的教育模式可知,学前儿童卫生学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卫生学内容主要包括胎儿的发育与保护,婴儿的身体发育与保护,幼儿的生理、心理,营养照顾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学前儿童卫生学中还涉及到保育人员的相关从业资格及保育人员的行业规划等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从幼儿的饮食起居,营养状态,牙齿保健,大小便等方面内容进行训练,重点内容为疾病预防,并且该学科教育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和职业标准。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忽略了儿童卫生学的教育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到1950年为止,我国师范院校中才纷纷设置幼儿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事实上学前儿童卫生学只是幼儿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说教师就是保育工作者,由于职业歧视等因素导致保育学教育无法顺利实施。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应注重学前卫生学教育,相关教育部门人员应到我国港澳台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并将保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各教育领导人员认识到保育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若有一方的力量被削弱,可导致另一方的力量也会相应减弱[2]。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应用到早期儿童发展科学
  就我国而言,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目前尚未设置单独的学科,心理学本身涵盖学科内容较多,而多以心理学教学为主,应通过单独设置儿童心理学学科提升对儿童心理学的关注度。国外学者认为儿童是一个完整的儿童,无论是面对教育者、医生还是社区工作者,都不是一个可以分割的个体,对儿童的个体发展应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早期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将行与知结合[3]。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大多数学者研究方向为发展心理学,但在社会经济不断推动下,心理学研究也具有跨学科性,在关注到整体性的同时,应注意学科细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设置教育课程中,除设置早期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课程,还设置了公共卫生社会等相关儿童发展学科课程。换句话说,早期教育当中,儿童心理学教育内容尤为重要,但在进行儿童心理学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公共卫生、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等相关内容。只有将各科内容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的为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儿童的发展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当下应将教育改革目标重点放在学前教育上,同时,应加大儿童心理学研究力度,为儿童心理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给予社会、社区等相关学科支持。
  (三)从学前教育到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
  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科书而言,主要将其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强调学前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解释学科独立的合理性,因此,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主要关注于学前教育师范生应该学习什么,教条主义极为严重,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教材多为出版社编写。历史上师范生不仅仅应将学习的重点放置在学前教育是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应关注学前教育的内容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应站在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角度下学习学前教育。另外,从课程知识分布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偏向于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学等相关内容,导致学前教育过程中实践性较差,往往能够出现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对自我教学内容感到满足,并认为课程的教育和教材的设置非常完美,导致学生们学习枯燥无味,并且不乐于思索。想要实现改革,应改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传统观点,应从学前教育学到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学思维发生转变,并将理论和实践课程合理分布,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幼儿园学前教育学应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加大传统学前教育教材的改革力度[4]。   (四)开辟新型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所学学科考试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育不断改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应增加实践教学,通过见习、实习等多种教学活动的灵活应用,才能够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另外,在设置内容体系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络等课外工具的利用,是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三学改革思维转变
  想要彻底实现三学改革,应从思想上彻底发生转变。传统的三学课程主要是大学科体系,追求课程的科学性,该种教学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的追求理论化知识以及专业化知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不断被弱化[5]。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综合性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从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出发,并且教材编写应具有有效性和专业性,不是一味的追求学科教育的科学性,注重三学教科书内容的转变,应由理论化知识向实践性转变。
  在“三学”教学方面,教师的思维也应发生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该种教学模式很容易进入瓶颈期,使学生们学习的内容受到限制,同时课堂氛围为比较沉闷,容易发展为教师的一言堂,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保证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学习内容以及发言内容,同时可将当下较为先进的情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教学手段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当中,使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被激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我国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有着重要意义[6]。
  结束语
  改革传统“三学”教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对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应注重实际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师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生们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为我国培育出专业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能够对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能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金亮,朱宗顺.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受到的挑战与未来改革路径[J].幼儿教育,2014(z6):48-51.
  [2]张亚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报告——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15(18):20-21.
  [3]杨洋.學前教育专业“三学”问题及改善措施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4):318.
  [4]陈洁,邓红艳.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精品课程建设刍议[J].广东教育:职教,2017(6):30-32.
  [5]陈桂英.浅谈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3):240.
  [6]刘丽红.过程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11):155-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