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创新道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钢琴作为西方文化,渐渐传入中国,与中国古老文化相碰撞,给欣赏者带来全新的听觉盛宴。为了将钢琴与中国文化更好地相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现制定一系列方案,通过高师,以民族化视角将现有的钢琴教学创新。[关键词]民族化视角;钢琴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1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0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西方的钢琴艺术流入中国已有几百年,钢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中华文化作为土壤,为了让钢琴这样一颗富有灵性的种子生根发芽,需要高师的指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师要以民族化视角,做到钢琴教学的创新。
一、钢琴教学的模式转化
在中国高校中,学生基本接受的都是西方模式的钢琴教学,不正宗的西方教学在中国高校有种南橘北枳的感觉。所以与其相似,不如另辟蹊径,大胆创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一中国化钢琴教学。很多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顺遂时代长河的发展沉淀,在乐坛占据相当有利的地位,钢琴流入中国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为了更接近钢琴的原始模式,中国采用的教育模式几乎都是西方文化的欣赏方式,.由于钢琴的引入,严重地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同时又对中国钢琴事业产生制约,导致各方面文化都难以发展。随着音乐学习者的增多,音乐形式也不该拘泥单一模式,大胆创新,可以打破现在相互制约的状态,又突出了民族文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推行民族化钢琴音乐,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在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无法吸收课堂内容,达不到教学效果。钢琴教学同样道理,长时间采用西方教学方法,不仅枯燥乏味,制约学生对民族化音乐的研究,还可能导致学生压力过大放弃学习,所以中西方音乐教学方式相结合十分必要,分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将学生从长时间的西方音乐熏陶下带出来,避免厌烦心理加剧,加入中国音乐元素,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融入民族文化中。
教育区域也十分重要。如果只在三线城市推行中国化音乐教育,发展再好也无法带动整个音乐教育界。所以应首先在一线城市的音乐学府开展民族化音乐教育,并将第一批教育出的学生推向舞台,将最初期的教育成果展示出来,带动着各个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文化节等吸引人们注意力,让大众了解到这种中国民族式的钢琴音乐教育,使得该教育模式加速推行和发展。
高师在教学中加入民族化元素,不仅使教学不那么枯燥,还为西方的钢琴涂画出民族文化色彩,将钢琴教育加入到民族文化教育的行列中。
二、提升高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民族情感
为了将钢琴教育引导到民族化的教育道路上,提高高校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十分必要。高师应具有优良的音乐素养,对音乐有敏锐的判断能力,这样才可更好地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相交融,有效达到教育目的。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接受程度不断修改教学方案,可以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导,目的是学生更好地吸收高师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到实际,提高琴技,同时普及中西方文化,加深对钢琴的了解。
在钢琴教学中,想要以民族化视角对钢琴教育进行创新,就要加入真正的中国化民族音乐,高师通过对一首完整的民族音乐进行讲评,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使学生更好掌握弹奏技巧,为曲子注入灵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教授《长城长》这样一首十分中国风的曲子,可以通过讲解原曲中有哪些中国乐器,给学生做一个引导。譬如曲子中有扬琴的演奏,扬琴在中国存在四百多年,比钢琴发扬的更早,与钢琴同宗,发音方式几近相同。在此教师可以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曲子的同时,激发对中国古琴历史的求知欲,提高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并衬托钢琴与中国化音乐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钢琴音乐时,不仅可以多方位了解音乐、乐器的历史,还可以不断联系演奏技巧,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增强欣赏民族音乐能力。高师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用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学习钢琴音乐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传統文化魅力光用语言可能没办法表达彻底,所以人们用音乐做载体,承载着历史音乐文化,民族魅力和个人情感。而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又存在差异,所以塑造音乐意境尤为重要,审美方向也更趋向含蓄之美。在钢琴教育中如此重视民族化,是一种教育上的创新,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的好奇和热爱等情感,高师在教授钢琴艺术时对学生灌输中华民族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引发学生产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学习感性艺术可以更好地代入学习者或演奏者的情感,音乐就是如此的艺术,将民族精神文化传递到钢琴上,也更好地起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学生在学习钢琴文化的同时不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缺失,也更好地达到民族化的钢琴音乐文化。
三、在钢琴作品中加入民族特色
现在高校大多采用西式教学来教导钢琴音乐,这让民族化钢琴很难发展,也制约了中国钢琴教育。若要在高校钢琴教育里体现民族特色,就要合理加入民族音乐元素,在给学生做引导的过程中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吸收,学习西方钢琴文化同时吸收中国民族元素,也是一种对学生的民族意识的培养。
同时,高师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将钢琴与戏曲等传统中华文化相结合,用钢琴为戏曲伴奏,既做到了中西文化结合,又凸显了传统文化,推动钢琴教育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推崇中国风,钢琴又是极具特色的西洋乐器,将钢琴文化与国风融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尤其是中国戏曲这样一种经久不衰的音乐形式,若能完美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对高师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有了戏曲的加入,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推动了民族化钢琴教育。 四、民族化视角的钢琴音乐教育的困难
随着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顺利,中国的钢琴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教学进程缓慢、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最为关键,原因如下:
(一)上层高级领导层引导力度不够
推行中国化钢琴教育的道路是坎坷的,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需要教育部领导支持,而现在单凭高师的教学引导,力度明显不够。教育部门应明确下达政策进行引导,目前最权威的政策还是1981年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大纲(草案)》,且该大纲中并未明确提出关于民族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标准以及教育措施。这样一场没有引路灯和地图的冒险,令高师难以着手,进行具体民族化钢琴音乐教学,而且如果教学中有任何失误,由于补救措施并不成熟,也难以及时补救。这不仅加大了高师的教学难度,也加重了高师的教育责任,导致民族化教育难以实行,发展缓慢。若在政策上下发指定明确的大纲,引导高师和学生,那高师在教育上也不会难以下手,也更令学生信服。
(二)教育内容中缺少实质的民族化元素
钢琴本身不是一个易学习的乐器,需要练习的要素很多:和弦,音阶,琶音等,这些都是学习钢琴的基本要素。基本功打得扎实,钢琴也未必就能弹得好,为自己弹出的曲子注入灵魂才使得曲子变得完整,而演奏者的情绪,经历才是曲目的灵魂。学生接触的都是西方教材,对西方文化理解过于片面,自然流露不出真情实感,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同,毕竟土生土长,总会触“曲”生情,产生对自己国家的敬佩与仰慕,将内心的激动投入在演奏的曲目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演奏中国民族化的曲目。若修改目前教育体系,高师将课程设置、材料编写、教学曲目以及演奏技法进行改动,大胆加入民族特色曲目,那么外来的钢琴也可辅助中国文化,灵感迸发,相互碰撞,带来全新的演绎,推动民族化音乐的发展。
(三)高师对民族化音乐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收到的教育全部来自于教师,不论学生领悟能力如何,教师的教学都是最直接的。而有的高师并不认为民族化教育十分重要,所以直接忽略,依旧按照原本的教学目的,将西方教育传授给学生。有些高师接受了国外的音乐教育,在西方音乐教育的长期渲染下,会更倾向于西式教育,从而忽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五、民族化视角的钢琴教育的深层次引导
民族化钢琴教育发展缓慢的问题受到大众关注,许多从事教育的学者师者都加入关注及探讨,如何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现列举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对目前的钢琴教材进行新编
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高师的循循善诱,教材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来源于教材,教材连接着学生和教师,如同纽带和载体,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目前我国大面积采用的依旧是西方教学模式,所以出版的教材内容也多为西式教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自然而然会更多地涉猎西方音乐文化,而忽略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时,学生会自然地认为,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只能演奏西方音乐,而学习西洋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本身学习民乐的学生少的情况下,学生产生这样的刻板思想,传播出去,导致中国目前的民族化音乐很难传承发展。
高师的教学教材,应时刻体现中国民族化音乐的重要性,紧扣住中国音乐文化,所以教材上不仅要包括西方音乐的发展,钢琴的历史,更要包含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历程,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也可以加入中国其他民族乐器与民族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当代学生主要利用教材对钢琴进行了解,所以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中国的钢琴演奏曲目以及中國有名的钢琴演奏家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对民族音乐文化推广和传播的目的。
(二)增强高师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极大,增强教师的民族意识十分重要。将西方教学模式变革,需要高师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加入民族文化,可以快速带动学生,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颖的教育方法,趣味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态度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钢琴音乐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中添加中国民族音乐钢琴曲目
我国钢琴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加入民族元素后也渐渐得到突破,中西文化相结合,使得钢琴在中国发展趋势直线上升。就钢琴音乐中缺少民族文化这一点,在钢琴演奏中增加民族经典戏曲曲目也是可行的,中国的传统和引入的西方文化,可谓全新的尝试。首先可以先着手加入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几乎大家耳熟能详的,首先就拉近了艺术与人文,给听者带来亲切感,如《梁祝》《狸猫换太子》《女驸马》《包青天》《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曲目。也可加入地方民族独特的戏曲,如《新疆舞曲》《春江花月夜》等传统民歌,花鼓戏也十分具有民族特色,若谱曲,将钢琴与中国鼓相结合,也是一种中西文化交融,一种大胆创新,中国鼓的雄厚,磅礴有力,加上钢琴的细腻,时而温婉时而豪情,火花碰撞,也可成功吸引欣赏者。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也属于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都加入了中国风元素,若钢琴与中国风流行歌曲结合,在国风歌曲原有的配乐中加入钢琴,不仅不会掩盖民族乐器,甚至会更加凸显民乐的魅力,也将中国民族音乐加以传播。
(四)在现有课程中增加钢琴文化课程
现阶段,高师钢琴教学的模式依然是传统的小组授课、一对一授课和集体授课,教学内容也是局限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弹奏技能和固定弹奏曲目,钢琴教学仍然处于一种技能课的禁锢中。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将弹奏相关技能技巧强行灌输给学生,事实上学生并没有从根本意识上了解钢琴的内涵和意义,对于钢琴丰厚的历史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当代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应当肩负起传承我国浓厚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同理作为钢琴艺术的学习者,也应该去探索和了解钢琴的历史文化,更应该知晓我国的钢琴文化及民族化下的钢琴精髓。所以,在设计高师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设相关的钢琴文化课程,这也是实现钢琴教学民族化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学习钢琴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出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设立文化课程,如开设中国钢琴历史课程,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避免强行灌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中国钢琴史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钢琴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相关的民族知识,只有这才能使钢琴民族化教学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 (五)大力开展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饱含当地特色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各地的特色音乐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音乐。有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地点为地方高校,而探索发现、保护传承当地的本土音乐和文化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这也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将本土的音乐文化融合在高校的音乐课程中,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不仅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泉州师范学院地处于闽南地区,闽南地区有着多种形式风格的民歌及极具特色的本土音乐,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着将闽南区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将本土文化的发扬光大列为己任,在建设当地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的工作中积极响应和参与。南音被誉为我国古代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其传承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泉州师范学院在保护南音的工作中专门设立了南音学院,以带头人的身份建立了南音文化的创新中心,无论是国际文化交流、传承教育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钢琴艺术是组成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师范学院近几年选出了优秀的本土音乐和传唱度高的闽南歌曲编入到教学大纲中,将本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针对南音专业的学生设立钢琴伴奏科目,让学生通过现代钢琴演奏出具有历史沉淀的南音,将钢琴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在实现民族化钢琴教学的同时,也取得了较佳的社会反映和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中,高师为主导,教材为载体,大众审美为风向,样样都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将原有的西式教学变革成为中式,使西洋乐钢琴也传承着中华文化,要勇于对现有的资源和文化大胆创新,才能实现民族化视角的钢琴教育。
参考文献:
[1]万春.民族化视角下的高师钢琴教学创新道路思考[J].黄河之声,2017(15).
[2]张学玲.高师钢琴重奏课教学民族化的实践探索[J].音乐创作,2018(3).
[3]陈艺文.小议高师钢琴教育的民族化[J].北方音乐,2011(7).
[4]马菲.民族化视角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道路思考[J].黄河之声,2014(18).
[5]吴亚丹.民族化视角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道路探究[J].戏剧之家,2016(24).
[6]冯晓莉.內蒙古高校民族化钢琴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音乐,2018(2).
[7]周柏杨.“韵”的探微——再论高师钢琴民族化的追求[J].黄河之声,20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8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