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其中一项发展战略就是乡村振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并不断尝试以寻得乡村振兴的可行方法。针对特色田园乡村这一概念,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内涵方面、改革创新方面、融合方面,并提出了观点:特色田园乡村是一项必然性的策略,它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它符合时代的发展,遵循城乡发展的规律,并满足了乡村发展的切实需求,同时,它还强化了各领域对这一策略的了解,有效地促进了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田园乡村;内涵;创新;有机融合
一、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
所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当下农村建设的一项发展项目,它是在自然村的基础之上,对自然村及其附属自然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等进行改造,借助于整合升级的方式,以实现更科学的体制机制改革,并寻求乡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对村落、山水以及田园等自然元素进行优化,在保持其乡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强化和塑造,全面发展特色文化、特色生态以及特色产业,以田园为主题,建设田园建筑、田园风光以及田园生活,使乡村向着美丽乡村、活动乡村以及宜居乡村的目标快速发展。特色田园乡村勾勒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具体形象,“特色”、“田园”以及“乡村”是它的核心内容。所谓“特色”,从表面来理解,是说事物与其他不同,有独特的形式或风格,将其放到村庄这一事物当中,指将村庄打造出与其他村庄不风的独特风格,包括建筑、文化、自然、产业以及空间等元素,呈现出可持续、积极的发展态势,并具有优势,对其进行合理的挖掘,并进行组合或升级,实现村庄独特风格的塑造。“特色”一方面来说是直观可见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有年代感的建筑、参天古木、湖光山色等;另一方面它也具有隐性特点,通过对其进行挖掘,进而进行塑造,像民风民俗、特色工艺等。“特色”有时候是得天独厚的,像秀丽的山川美景,以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等;有时候也能够后天打造,像具有乡土风情的建筑,以及优秀的品牌农产品。从整体来说,特色是对村庄竞争力的一种强化,使其更具吸引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开展进程中,必须对特色的意义做出正确的解读,全面利用其特色资源,使其生产要素产生聚拢,从而使乡村朝繁荣振兴的方向发展。
所谓“田园”,字面来看属于一种意境的表达,乡村和城市之所以存在不同,在于乡村拥有秀丽且丰富的田园风光,呈现出了特点迥异的田园意境。陶渊明曾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勾勒出了似人间仙境的田园风光,使人们对“诗意栖居”的田园意境无限向往。可见乡村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吸引力,就是因为其田园意境。因此,在乡村建设的进程当中,必须对其自然风韵、山水环境进行保护,不破坏山川,不砍伐树木,不改填池塘,全面打造田园风光,对村庄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尺度等进行沟通,本着村野和谐共融的原则,着力突显其田园意境。村民依赖着“乡村”生活,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应当侧重于乡村生活的安居、宜居、乐居等特点。“安居”方面,全力对村庄的生活环境进行优化,以村民的切实需求为基础,对公共服务配套进行改进,保障村民生活越来越安心和舒心。“宜居”方面,应当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的基础之上,注重形态布局、自然共融、地域建筑文化的和谐发展,为村民打造出宜居的美好家园。“乐居”方面,应当注重安居乐业、发家致富的生活环境的构建,让青年人在家乡发家致富,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实现活力村庄的兴旺发达。
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改革与创新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彰显个性乡村特色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就是特色建设,所有的村庄都千篇一律根本达不到建设的效果。第一,以其自然禀赋为基础。建设工作的开展中,一味对城镇发展模式进行套用是不行的,必须按照其发展规律,对其地域特色的山川风貌及其他环境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必须重视其特色的强化。第二,对其独特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从生活、建筑、生态、产业、文化、风光等方面强化其地域特色,保持其风韵的同时,让人们感受故园情思。第三,避免旧酒装新瓶的现象。不能使村庄过度产业化,避免不明智的产业转移,严禁乡村过度开展低端产业。
(二)坚持以农为本施策,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乡村振兴要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将人民立场摆在第一位。第一,必须强调以农为本。将“为农业做平台、为农业做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让村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必须强调共享共建。按照村民的切实需求对乡村进行规划和发展,全面利用乡村的内生动力,使人人都能享受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第三,强调人心的挽留。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必须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才能实现人才回到乡村的目标。
(三)坚持聚集改革资源,加大探索创新突破
要确保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敢于对新型思想、新型策略进行引进,全力创新,接受挑战。第一,对农业农村改革进行深化。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逐步落实,寻找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的新策略。第二,对政策优势资源进行全面利用。保持国家政策传达的畅通,打造出政策合力,使资金集聚使用的效益得到提升,使政策更加有针对性。第三,对区域内的联动发展进行统筹安排。恩格斯曾表达,消除城乡对立,能够促进工业生产及农业生产。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策略进行强调,将城镇与乡村划零为整,宏观地统筹安排,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协同建设。
(四)坚持试点先行引路,有序推动面上创建
试点先行,然后再以点带面,这应当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所遵循的原则,于点上获得的经验,在面上进行运用,由“一枝獨秀”发展为“百花齐放”。第一,将点上的“盆景”做到极致。“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以“轻介入、微改善”作为指导思想,对其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第二,于面上栽出“风景”。对示范引导进行强化,体现出差异发展,秉承“试点一批、储备一批、带动全面”的原则落实发展建设。第三,防止遍地开花。打破固有的行政化模式,杜绝大规模发展,应当重视小而特、小而精;部分村庄不具备开发条件,建议进行搬迁,或者与其他村庄合并,对土地进行复垦。 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五大有机融合
(一)对景观进行修复,应当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设计感
对于特色乡村建设工作而言,其中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就是对景观的修复,应当借助于现代化的设计技术及美感,对乡村所有景观进行修复,并提升其质量和性能,简单粗暴的拆建并不是根本目的;农村新型建筑应当防止单调的“类城市化”风格;对于乡村本真的自然环境、格局以及村庄肌理,应当尽最大努力进行保留,使其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与自然风貌得到保护;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之上,有机融合设计感,使乡村的美感及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强化乡村的特色。
(二)产业发展,应当实现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并不是将农业完全摒弃,而是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农业发展不单单是常规的种植及养殖,还能够开发都市化农业,即对城市地区提供直接服务,如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等,可以实现服务游客及农民创收两方面收益。另外,还可以发展产业经济,但前提是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且能够和农业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其他类型的适宜产业,如健康、运动、养生产业等。
(三)功能提升,应当秉承宜居与宜游有机融合
对以居民为中心的宜居原则以及以游客为中心的宜游原则进行合理平衡,这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应当于全部的规划、建设、发展及管理工作当中进行落实。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中,保障村民生活的基础之上,建设相关旅游设施,实现村民生活品质与游客旅游体验的双向平衡;在对特色田园乡村进行旅游建设时,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技术进行适度的开发,使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四)文化活化,应当在保留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之上,有机融入现代都市文化
工作开展中,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就是文化活化。乡土文化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像年节风俗、婚庆习俗以及祭祀庆典等,当中蕴含着浓郁的礼仪文化和风俗习惯,应当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风俗文化的基础之上,与现代都市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对文化的活化和传承。
(五)人口导入,应当秉承现代职业农民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有机融合
之所以要进行人口导入,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构建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乡村的目的,因此必须实现现代职业农民和创业创新人才的有机融合。在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进行推进的过程中,应当推出有利于现代职业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构建起辅助平台;全力吸纳创业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希望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以及乡土社会重建方面有所作为的人才;另外还要吸纳各类专业技术型人才,即使不能实现人口的导入,也要借助于他们的技术学识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语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历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其特色生态、特色产业以及特色文化,使特色田园乡村不仅美丽有品质,且有灵魂有生命力,不仅外表吸引人,且内在更具魅力。另外,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应当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纳入其中,依托乡村产业、生态以及文化的发展,立志实现乡村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以及乡风文明,吸纳人才,全力推進振兴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金波.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乡村复兴江苏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7(24):74-75.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