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生态宜居型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兰州市周边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调研发现,当前兰州市周边农村对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兰州市需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和改善农村道路,以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关键词]生态宜居;环保行为;农村生态;生态环境;农民生计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甘肃省因为地貌复杂,包含平原、山地、沙漠、草地、高原等多种生态类型,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复杂的气候、民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甘肃省的农业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别较大,所以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应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因素的现代农业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5年一号文件中提出了要搞好生态工程建设以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2006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2013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2016年,中央提出了要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在新疆视察工作强调的“西部大开发,环保要先行”。这些都意味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环境和农村生态问题,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不止是因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其中更有一部分原因是农民自身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较为薄弱。对于农民而言,自然生态资源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而生态宜居型农村的建设,不仅仅会使农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给农民自身带来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更符合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生态宜居型农村的建设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涉及生态知识、生态伦理和生态审美等领域,它不仅仅是理念的革新,更是技术和制度的革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在加剧,并且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制约,而农民们迫于生计压力,更偏向于选择牺牲环境来换取生存必需品的行为,所以农村生态和农民的生计都需要一个平衡,这对于生态宜居型农村的建设极为重要。
  2 兰州市周边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农业污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秸秆焚烧,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生活垃圾的随意填埋,生活污水的随意泼洒、工厂向农村迁移导致各类生产垃圾急剧增多等,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1 生产垃圾污染
  2.1.1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部分农村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测土配方检验,导致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也严重污染了土壤。
  2.1.2 粗放式的处置秸秆和地膜。部分农村的地膜没有统一的处理方式,随意丢弃,对于土壤和河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秸秆采取焚烧方式,对空气污染严重。
  2.2 生活垃圾污染
  对生活垃圾没有完善的体系去管理收集和集中处理。在甘南的一些牧区,当地牧民对草场的使用、生活污水的处理等都缺乏环保的意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3.1 优化城乡空间,科学合理规划农业发展格局
  对兰州市周边农村类型进行精准划分,根据生态宜居程度,生产是否集约高效等因素合理划分,并引导其发展特色产业,甚至某些村庄是历史文化名村,有各种传统建筑,特色民俗等,都应最大程度的进行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产业体系,比如发展较为特色的高原夏菜产业,建造冰凉型的绿色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多发展如中川牡丹园,沁园春艺术花海、青城镇白家坪生态产业园等特色休闲农业;对于适合发展旅游的乡村,应合理的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对于有特色农产品的农村,应给予经济补贴和专业技术的讲解,尽可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赢。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整治,减少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轮作休耕制度,保持土壤肥力;对于草场,根据冬夏草场划分放牧区和禁牧区,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3.2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不同地形,不同气候的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专业的测土配方实验,使农民的化肥农药效益和造成的生态效益达到最优化,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农用地的整理,尽可能的减少“抛荒”现象。对于每个农村都进行有关秸秆还田、地膜回收等多种环保行为的宣传,同时分地区、分气候的发展节水灌溉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喷、喷灌等工程,加快推进重点灌区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大百合、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产品的投入,并进行配方施肥;推动农机装备改造升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畜牧业,改变作坊式养殖和粗放式饲养等,所产生的排泄物必须在严格的管控下处理,以免对于河流、土壤等造成污染,使农业和养殖业标準化。
  3.3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清洁生产
  定期对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测土配方宣传,使农药化肥使用率上升,确保农村的耕地数量不减少,严格管控地下水超采行为,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及时更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秸秆还田技术和地膜回收、尾菜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制度等,使农村生态得到进一步标准化和提升。划分出一批特色小镇,引导社会企业投资,不止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可以带动周边村落的经济效益,在农闲时,兼业农民更可以给家中补贴,减弱其经济压力,起到辐射效应。农业清洁生产方面更加注重科技投入,高效农田节水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普及,必将会使农业生产更加标准化。大规模的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粮食产能,并针对各种特色农产品兴建生产基地,使农民不用为销售发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每个乡村的硬化道路应实现全覆盖,实现村村通,户户入。合理规划并建立中小型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减少运输成本,提高集中收集效率,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更多公益性岗位给予有需要的农户,最大可能使农户得到更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厕所改造,分区域推广双瓮漏斗式厕所和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实现农村通公路,通信,通网络,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对农民进行就业指导以及各种技术的培训,使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等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每个村落的水泥路和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对农民进行各种技术和知识的宣传,使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等的能力得到提高,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社会科学文摘,2018(07):9-12.
  [2] 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调研报告——赴辽源市调研组[J].吉林农业,2018(02):28-32.
  [3] 温铁军.生态文明与比较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战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1-10.
  [4] 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2):88-93.
  [5] 谭子粉.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社区宜居性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