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潜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分析了潜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从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农业产业平台、培育农业品牌、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激活乡村产业用地政策、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实施;问题;对策;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233-01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将产业兴旺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潜江市耕地面积7.2万hm2,2017年底統计,农业加工总产值556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在4∶1以上,虾稻共作面积3.3万hm2,综合产值230亿元。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8.7%,“三品一标”面积达73.7%。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12316益农信息社实现村级全覆。现就潜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乡村产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偏差,一、二、三产业融合难
  当下乡村产业更多的是种养业,二、三产业占比非常少,即使是农产品初加工业也主要集中在城镇产业园区。近年兴起的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大多规模小,投资小,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不明显。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大
  潜江市南部水田区采用虾稻共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农民收益大,但北部旱田区人口稠密,平均耕地少,农业高效种植模式少,农民增收难。
  1.3    乡村产业发展受用地瓶颈限制,难突破
  乡村产业用地有以下解决方式:一是国有出让用地解决,大多数项目因选址村庄,不符合土地规划,落不了地,即使符合土地规划也因出让用地成本高而无法承受;二是以农业设施用地方式解决,但限制因素太多,仅限种养业生产管理用房;三是以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解决,由于存量少,即便有存量也盘而不活,因涉及规划、评估、供地等环节,再加上属集体土地,手续繁琐,真正办成用地手续的少之又少。综上所述,以上因素最终导致乡村产业项目用地难以落实。
  1.4    乡村基础设施不配套
  近几年,政府加大力度,水、电、路以及通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乡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乡村产业从以往卖原料、代加工转向满足城市市民需求和生产高品质生鲜农产品、个性化农业订单产品等新业态发展。生产与销售模式的改变需要冷链物流、中转仓储等配套设施,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全领域多环节的应用。然而这些设施或装备因投入大、回报慢,导致一般的生产主体单家独户没有能力去购买。农业品牌化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需求,由于大部分乡村产业“微、小、散”的特性,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塑造较滞后,影响乡村产业的综合效益,这也成为潜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板。
  2    对策
  2.1    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乡村产业项目必须要高度重视。一是市、乡、村三级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规划引领发展[1];二是开展乡村产业带头人评选活动,营造氛围,奖励先进;三是通过设立创业基金、贷款贴息、专项补贴等扶持项目,促进乡村产业做优、做强。
  2.2    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平台
  紧紧围绕潜江市三大战略部署,决战虾—稻产业800亿,最大限度地挖掘虾—稻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价值,围绕产业顶端做标准、做深加工、做贸易,以虾—稻产业带动整个农业农村发展,打造出全国最具优势、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拓展精深加工领域,抢占小龙虾精深加工制高点。引领贸易发展,加快建设小龙虾交易中心,努力打造全国最大小龙虾交易平台,掌控小龙虾交易价格指数话语权。积极探索北部旱田区农民增收新模式,以尝相思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豆类++”、“蔬菜+”等多种高效模式及多产业融合的新格局。打造新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打造生态廊、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    精心培育农业品牌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启动农产品品质品牌提升工程,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大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致力品牌培育。发挥品牌效应,提升附加值,延长价值链[2]。
  2.4    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土地流转、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完成湖库堤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提升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水平,构建公益性农产品交易流通渠道。要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等设施项目的补贴补助,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个性化订单农业等新业态的渠道体系,要让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城,让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者增收。
  2.5    激活乡村产业用地政策
  在倾斜农村用地保障的前提下,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以及乡镇政府的干部要敢担当有作为,以中央部署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口,想办法,出实招,搞试点,为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走出一条好路子。要真正兑现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用地[3-4]。对农村农业新兴产业项目所需的生产设施、融合发展用地,在按照农用地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方式,勇于探索,为确保乡村产业项目落地多做加法。
  2.6    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
  突出“三乡工程”支撑,大力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出台奖补办法,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与农业农村对接,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培育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3    参考文献
  [1] 王伟.青海西宁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0):5.
  [2] 毛奇.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对策:以湖南省岳阳县为例[J].城市学刊,2018,39(4):77-81.
  [3] 张伟,郝达军.宝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江苏农村经济,2018(7):40-43.
  [4] 杜凯欣,苗志刚,曹莹,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振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J].智库时代,2018(28):78-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3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