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实现学生自主思维意识的发展阶段,需要学校教育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活动体验式教学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践和体验教学内涵,文章针对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学科中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途径,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品德;实践
  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情境设计,围绕预期课堂教学目标,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或者情境中,倡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实践,在活动体验中感知并领悟教学主导思想,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小学品德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以及情感的引导,教学内涵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对于教学内涵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应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针对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持续深化,使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得到认可和应用,教师期望能够应用丰富的教学模式体现品德教育的多样性,将单调枯燥的品德教育变得生动起来。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因而导致教学模式的应用变成一种形式主义,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逐步的发展和建立过程,而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衡量远不能应用考试的形式进行衡量,也不能够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权衡品德学科的教学成果[2]。从某种层面而言,品德学科的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特点,同时也源于学科教学无法应用量化形式进行评价,对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产生影响,很多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敷衍了事,并没有体现小学阶段开设品德课程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实践途径
  1.利用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体验过程
  学习过程也是思维意识与感知能力的不断发展过程,并能够在思维意识的引导下形成与之相应的思维习惯。学科教学便需要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在情境中感知知识,基于知识形成自身的知识架构。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情境化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利用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相对虚化的情境,刺激学生形成相对真实的情感体验,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体验过程,以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如在进行《我喜欢过年》一课的教学时,课程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珍惜情感[3]。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其思维认知还未完全成熟,进行情感教育便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装扮成一位老人,并给自己设定为“變老的妈妈”,告诉学生自己年龄大了,身体行动多有不便,但是还是要准备过年,让学生帮助“妈妈”准备过年。第一阶段应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民俗文化中如何过年,应用生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过年不仅仅是自己收到红包,还需要妈妈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因为过年的民俗都要遵守,另一方面是因为妈妈用自己的勤劳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给家人们带来快乐。第二阶段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自行动手准备过年的物品,剪窗花、糊灯笼、贴春联、蒸花馍等,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体会妈妈为家人操持的辛劳,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悟和珍惜身边的情感。
  2.重视优质教学沟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不够明确,其学习行为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为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宗旨及理念的探究,需要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优质沟通,契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特点,逐步引导其自主开展探究和实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在活动体验中也会形成不同的主观感受,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优质沟通,能够形成相互思想意识的传递和碰撞,以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主观体验,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深入理解教学内涵。
  如在进行《吃穿用哪里来》一课的教学时,当前社会生活方式使很多学生对于生活元素缺乏主观感受,对于衣食住行缺乏基本了解,自然也无法了解“吃穿用哪里来”,商品经济时代的生产形式已经发生改变,为引导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生活,并珍惜生活中的各种物质资源,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各种食品、生活物品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角色体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分组,不同小组设计“我是小厨师”“我是小裁缝”“我是小农民”的体验式学习任务。小厨师组要求学生自己买菜、洗菜、配菜(为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不涉及做菜环节),让学生体验要怎样做出美味的饭菜;小裁缝组要自行设计服装、裁剪布料、缝制布料,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衣服从哪里来;小农民组则要自行选择种子、种植种子、浇水、施肥,让学生体验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学习小组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惑或者困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体验环节,逐步探究并完成学习任务。
  3.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连接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体会和理解品德教育思想,以提升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进行《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既往生活经验能够归纳出生活中有哪些行业,有哪些岗位,包括警察、教师、医生等,但是还有很多小学生不知道的行业及工作岗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外实践观察自己所看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观察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人员会把破损的路面修好,快餐店的服务人员会将客人用餐后的餐桌收拾干净给其他顾客使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自觉产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体会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艰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导学生要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及人格,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倡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深化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主观体验和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形成体验过程、重视优质教学沟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策略,在品德学科中实践活动体验式教学,以提升学科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严丹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18):70-71.
  [2]张雄彪.体验式活动在品德课中的设计和实践组织[J].新课程(上旬刊),2018(4):56.
  [3]刘志.追求体验,激发情感,成长升华——浅谈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实践研究[J].青年时代,2014(14):139.
  作者简介:雷贺(1969—),男,贵州仁怀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