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构建海绵城市是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主要理论之一,通过建设出具有海绵作用的城市景观可增强城市的蓄水功能,减少城市内部水分流失的同时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对促使我国城市发展、保证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等均有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理论针对在城市建设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展开讨论与思考,以期对全面提升我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城市形象等有所助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因受到经济发展加速而加快,而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建筑等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且人类活动愈加频繁,导致现有部分城市内部出现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率增大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速度和形象,同时也极易对城市的存在寿命造成影响,与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目标背道而驰。近年来我国有针对城市这一现象提出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丰富、强化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内容,提升城市海绵作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同时可提升城市的蓄水量,是构建海绵城市、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条件。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对于城市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实际性意义。
  1 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促使城市内部加大对水资源的储蓄与利用,通过合理构建绿化景观,优化景观设计内容,可使景观在提升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时与城市的土地资源共同加强对水资源的巩固,促使城市内部土地、环境与居民共同协调发展,是保证城市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第二,构建海绵城市能够加大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调控,通过蓄水、放水的高弹性模式可加大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集中管理,加大对城市内部水灾的控制,保证将所有水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既能够维持、优化城市内部生态平衡水平,同时也可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促使城市与海绵相同,构建具有海绵性质的现代城市。
  2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针对海绵城市理论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对截留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降雨形成的径流一旦产生较高流速则会对城市地下管道等带来冲击力,导致城市地下水管等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的压力增大,甚至会对地上产生一定冲刷,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增大城市的水污染率,因此则需要借助海绵城市理论,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时需要以下沉式绿化带设计模式为主要设计内容,增大绿化隔离带的整体宽度和深度,结合净化系统和截留系统对地下水进行排流,确保径流水资源能够从截留渠道流入规定区域内,降低对城市管道产生的压力和冲击力,减少地面在降雨过后残留的雨水总量,并利用草沟、植被绿化带降低雨水对城市地面的冲刷,提升城市净化效率,达到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蓄水效率的作用。
  2.2 对促渗技术的应用
  所谓促渗技术主要是指在构建城市绿化景观时使用部分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材料代替其他材料提升景观内的缝隙数量和面积,加速雨水的渗透率保证绝大部分的雨水能够通过透水材料和缝隙渗透到地下,达到蓄水、净化的主要目的。在构建渗水结构时,可在道路的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等区域内均使用透水材料,确保能够将这些区域内的降水渗透至地下蓄水区域内,一方面可保证降水能够以促渗的方式进入蓄水区域,提升城市的蓄水量,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雨水在城市道路中长时间停留,以免因雨水冲泡出现道路裂缝等病害,降低对城市道路、景观的损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使城市场长远发展。所使用的透水材料可包括透水砖、沥青混合材料等,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在提升城市渗水性的同时保证城市地面的透气性,提升城市内生态水平。
  2.3 对调蓄技术的应用
  调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暴雨峰值时的流量,同时还能够减轻径流的污染。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一般是通过湿塘、下沉式绿地、蓄水池等一些雨水管理设施来实现的,在这些设施的下方设置碎石盲沟和渗透管,或者是在上方设置溢流口,并且要保证其比绿地标高低5厘米,如果雨水的径流量过大,当绿地内雨水饱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渗透管或者是溢流口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到市政管道中去,而在干旱的时候可以为周边的绿地提供水资源,而这些设施内的雨水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物净化过程来实现自身的净化,保证地下水的清洁。
  3 使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道路绿化景观的基本原则
  3.1 合理栽植
  栽植树木是构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基本条件,而在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树木栽植设计时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保证海绵城市理论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必须选择具有蓄水性、生长力强的树木,并依照当地气候等科学选择树木,严格筛选栽植技术,提升绿化景观的蓄水能力,另一方面,选择植被时必须针对植被在该地区内适应性和生长习性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对比,并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优化绿化景观形象的同时保证其符合海绵城市基本条件,优化景观设计水平。
  3.2 注重差异性
  我国幅员辽阔,多数地区因分布面积广所处于的气候带不同,例如我国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性均较大,因此在针对我国城市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除了严格遵循海绵城市理论以外必须注重各个区域的气候、季节温度、湿度以及植物生长环境所带来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例如,部分地区在夏季时存在降水量较大的情况,而在针对这些地区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必须考虑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程度和需求性进行合理选择,而部分地区的气候较冷,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必须注重植物的抗寒、耐寒性。此外,不同地区的地理海拔高度也有所不同,而水位也存在高度差异,因此在设计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保证植物选择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对于植物蓄水的需求性等,达到全面优化设计内容,提升城市海绵作用。
  4 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时应注意的事项
  4.1 对融雪剂的使用
  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时因受气候影响整体气温较为寒冷且降雪量较大,因此在清雪过程中需要使用融雪剂等对降雪进行融化、清除,确保交通畅通和城市洁净程度,但由于融雪剂本身存在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在构建海绵城市内部景观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融雪剂的使用计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不必要的运用过程应不使用融雪剂,以免对植物的根部及其以后的生长产生影响。
  4.2 建设雨水调蓄池
  部分城市所处气候带属于温带气候,该区域内在夏季内产生的降雨量较大,一旦出现极大降水量则极易导致城市内部暴发洪水,对城市内居民和建筑均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威胁城市居民生命安全。而想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构建城市景观,则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在城市内建设雨水调蓄池,一方面可利用调蓄池加大对城市内部雨水及其他水资源的调控,另一方面可利用该调蓄池增加对雨水的蓄积,利用城市景观蓄水的海绵性将雨水利用排水管道送入池内,将雨水全部蓄积,并利用该水池的调控功能对多余的水量从专门渠道排放,控制城市内水资源总量,抗洪的同时保证城市内基本运转,提升城市景观及土地整体作用,加强对城市的规划。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我国城市在实现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又提升了一部分優势,通过利用该理论对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设计,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城市生态平衡性,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大部分水资源的调蓄,使城市的弹性达到海绵标准,进一步提升我国长远发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丁莉.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18).
  [2] 陈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06).
  [3] 李栋军.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
  [4] 王红娟,季婷婷.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实践分析[J].现代园艺,2018(10).
  [5] 张晶晶.浅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体现——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东大路工程为例[J].福建建筑,2016(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