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生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群体,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在当前的大学生培养中,需要使其具备文化主体性和文化操守,这样,大學生的角色发挥会更加出众。在国际合作与交流8渐频繁的大环境下,开放性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主要趋势,英语教学便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不断发展的。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对于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觉醒和文化操守培养十分不利,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解决该问题。文章就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培养做出讨论分析,旨在为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中国文化;文化输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18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8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英语是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科目,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国际交流,并且为国际合作发展所服务的现代化语言应用型人才。就英语而言,其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掌握英语的目的是实现国际对话,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与理念,所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需要穿插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是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开展的英语教育,教育实践中的西方文化介绍和渗透比较显著,但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涉及却十分稀少,这种情况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民族要发展,国家要进步,文化自信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却是在打击这种自信,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了让大学生具备更加突出的文化主题自觉性和文化操守,研究讨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显著。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分析
   对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西方文化导入较多而中国文化导入较少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此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课程设置的应试功利性明显。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应对四六级英语考试,所以教学中重视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虽然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英语选修课程,但是课程并没有涉及中国文化,这使得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此中国文化在交际中出现的较少,其传播自然受到了限制。其二是教材的编写存在着中英文化失衡的情况,就目前的英语教材分析来看,其中占主导的是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涉及较少或者是没有涉及,这导致学生学习中的中西方文化感知失衡。其三是教师的中国文化修养和文化平等意识比较薄弱,因为其文化修养较弱,所以在教学中无法做有效的文化引导,其文化平等意识的缺失更是对学生不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构建提供了帮助。其四是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现阶段的大学何时能对中国文化的具体表达不甚了解,所以在文化传输中无法准确地介绍和表达中国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研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需要做到多管齐下,这样,具体的文化输出能力培养效果会更好。以下是基于资料研究和实践调查的具体培养路径探讨。
   (一)在教学中增加中西文化的比较
   在大学生文化输出能力培养中,强化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对比是重要的培养路径。从文化资料研究来看,中西方文化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做加强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刘光正教授曾经指出“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要素必须以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作为比较对象,只有通过两种文化的差异比较,才能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文化要素。”从刘光正教授的观点进行问题的考虑,加深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其前提是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具体的目标是能够实现对西方文化的包容,这样,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顺利地实现,相互借鉴的目的也可以达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时候,全部内容的整体概括是无法实现的,所以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比较的强调。当代的大学生网络接触频繁,对各种文化的涉猎比较广,所以其不仅对本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西方文化也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这种现状对于学生掌握文化共性有积极的作用。在文化比较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共性,更要分析个性,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文化个性有更深入的理解,需要坚持三个基本的原则:①坚持由共性到个性、有表层到深层的文化比对。在文化比较中,从文化共性入手对文化的个性做分析强调,从文化表层入手对文化深层内涵进行剖析,这样有层次、有目的的文化比较原则实现了文化比较的由浅入深。②坚持教学渗透原则。所谓的渗透原则指的是将文化教育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渗透。从具体分析来讲,学生的文化理解层次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渗透与学生学习比较适应的文化内容,这样会让学生对文化有更好的理解和接受。③坚持立足共识,着眼当前世界。在教学中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做加强可以让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有显著的提升,其文化交流意识、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播意识也会显著性加强。
   (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中国文化的导入也是重要的途径。在语言教学中,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所以必须要重视英语教学的过程。为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进行培养,基于过程导入中国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内涵,这于其文化传输能力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是对英语教材进行完善。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和基础,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其大都是依靠教材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作为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会发挥出突出的价值。就英语教材的具体完善来讲,教材的编写者需要重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编写者需要注意教材当中的中西文化平衡,其二是编写者需要在对比中西文化个性的时候对其做有机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材编写的时候,编写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比如传统文化节日的一些习俗等编写进教材,也可以将我国特有的古典文化内容,比如戏曲文化、陶瓷艺术等进行介绍,这样,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丰富性会体现出来。    第二是对翻译教学做改进。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翻译技巧教学,具体的翻译模式多为英译中。然而在我国执行的英语等级考试,其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实现汉语的英语转化,而且单句的汉译英在向整段的汉译英变化,这表明我国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从具体的总结分析来看,我国的英语教学重视的多为西方文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对翻译中汉语言文化的意义很难实现深层次的了解,所以翻译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有深层次的了解十分的必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有所感悟,可以让学生先接触《道德经》《红楼梦》等饱含中国文化的英文译本,在译本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资料翻译,这样,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认知会更加的准确,其文化敏感性会得到提升,文化输出能力自然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第三是进行作业的精心设计。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课堂讲解的作用显著,但是要真正的巩固和运用知识,课后的练习不可缺少。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进行精心的作业设计,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具体行为进行引导。举个简单的例子,某老师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文化的作业,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访问和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影视文化等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在具体的作业设计时,以上述的文化内容为话题,设计了引发学生讨论的文化交流作业。学生在完成该作业的时候对文化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其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相应的文化输出能力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三)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文化意识
   要实现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文化输出能力提升,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文化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就平等的文化意识构建来看,具体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增加學生对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了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产物,我国是56个民族构成的和谐大家庭,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尤其是汉民族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源远流长。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适量的选取我国特有的文化标志,比如长城、故宫等文化名胜,茶、酒、陶瓷等文化产品端午、重阳等特色文化节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专长将其进行特色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融入我国文化的积极内涵,这样,我国的文化可以由学生的介绍实现向外的推广。
   第二是引领学生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现阶段,很多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大致的印象,但是谈及文化精髓,较多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其实,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掌握其精髓。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基于“道”和“德”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了解到儒家文化不仅有“仁”和“礼”这样的深刻内核,更有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包容、开阔的胸怀,这也是如家文化所倡导的。简言之,中国文化内容驳杂,老师基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精髓做更深刻的了解,让其明白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肯定和认同必然会有所提升,其传播文化的意识也会不断地强化。
   第三,对学生做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在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青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取向做偏移。其二是单一取向向多元取向的偏移。其三是理想主义取向向世俗性、物质性取向的偏移。这三种变化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却全盘接收。中国文化一直强调兼容并蓄,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中国文化可以改变,可以吸收更多的内容,但是其本身的文化特质不能被否定,这是中国的根,是汉民族的魂,对其做否定这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通过文化教育、文化选择等让学生有更加积极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视域,从而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此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我国的文化输出,对于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建立也十分不利,所以具体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并基于该现象做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传输能力加强的讨论和研究,这于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有突出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红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教学增加中国文化的输出教育[J].今日财富,2017(13):158-159.
   [2]李慧.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6(7):34-36.
   [3]张丹.以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为重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英语广场,2017(5):76-78.
  [4]吴娜.输出驱动假设下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