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3-2018年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内前期综述论文数据的基础上,对2013-2018期间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关注学术论文的来源、研究深度、研究方法及核心杂志刊发相关论文的数量情况,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借鉴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综述研究;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85
  自2000年从丛教授(南京大学)提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以来,国内高校外语界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大量的研究成果相继在学术期刊发表。其中,许多论文与核心期刊、硕博论文以及高级别基金项目有关。
  基于知网等国内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2011年后,出现了数篇涉及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综述类论文。通过梳理这些综述论文的发表时间、研究视角以及研究结论等,作者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综述研究之回顾
  检索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按照研究时段、研究跨度、研究视角等,对2011年以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综述类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到下列统计结果。
  1.1 大学英语中文化失语综述类论文基本情况
  (1)黄秋畅(2011)主要論述了2000-2010年期间的46 篇论文(期刊34,博士1,硕士10,报纸文章1)。
  (2)王霓,孙黎明(2011)研究了2001-2013年期间83篇论文(期刊67,硕士14,博士1,会议论文1)。
  (3)黄容波(2013)对2000-2013年期间的104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数量与主题内容的综述。
  (4)朱琼莉,王勇(2013)研究样本为2001-2012年期间的302篇期刊学术论文。
  (5)万琼(2016)针对2000-2013年期间231篇论文(期刊189,硕士40,博士1,报纸1)做了整理分析。
  (6)王振英,蔡宛灵(2018)只选取了2000-2018年期间的44篇北大核心\\CSSCI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
  1.2 综述论文研究发现的主要成果
  (1)早期十年间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少数研究显示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研究内容横向范围涉及面较广。
  (2)从按照主题和内容看,前期论文分为:中国文化失语原因分析类,探索解决方法类及量性调查论文类。
  (3)“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为:历史、理念、政策、教材以及师资等原因。
  (4)研究的三阶段:起步阶段——2001-2005年、快速发展——2006-2012年、成果的巅峰——2012年;研究内容:理论研究、现状调查研究、成因分析研究、实验教学研究与途径、策略与教学方法研究。
  (5)万琼则总结出新的研究三阶段:即萌芽阶段(2000-2006年),缓慢发展阶段(2007-2010年)及快速成长阶段(2011-2013年);对2000-2013年期间文化失语现状、原因及后果描述、对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以及导入中国文化教育的方法策略等做了详细分析。
  (6)44篇核心与C刊的学术论文分归类为:调查研究、现状反思、解决策略和研究新视角(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四类。
  1.3 综述论文发现存在的问题
  (1)研究工具存在不足,或因无现成的研究工具,研究者只能自行设计测试卷,造成问卷和测试的科学性不足,涉及中国文化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较低,论文的质量有待提升。
  (2)调查对象代表性不够,研究样本数量有限,绝大多数研究样本在200人以下,且局限于研究者所在院校或所在地区,尚缺乏规模大、区域广的调查研究。
  (3)缺少对中国文化有效的界定,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研究结果可比性不高。
  (4)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目标设计、教材编写、测试等核心问题关注不够。
  (5)许多研究没有联系教学实际,仅仅空谈理论和发表个人看法。
  (6)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需加强,研究内容横向范围涉及面有待扩大。
  综上所述,国内相关综述类论文大多集中在2000-2013年期间,2013年以后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不在研究范围,尽管王振英、蔡宛灵的综述研究跨度最大,但仅仅关注那些发表在核心期刊及C刊的论文,无法较为全面的反映国内研究的现状。考虑到前期研究者在研究视角、选取的时间段及研究方法等所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将全面检索2013-2018年期间以“大学英语、文化失语”为关键主题词的论文,并从以下几点:①论文来源;②所涉基金课题;③研究深度;④研究方法等,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2 2013-2018学术论文成果分析
  2.1 研究数量与层次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为关键词,对2013年至2018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进行检索,依据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及主题三方面进行整理,发现共有271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期刊论文249篇,硕士论文18篇,会议论文集4篇。从2013至2018年,相关主题发表的论文数量很接近,硕士论文则明显减少,而核心与C刊所发论文呈下降走势。
  2.2 研究方法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8期间相关学术论文主要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两者在前期阶段旗鼓相当:2013年为25∶20,2014年22∶22;之后,两者数量差距渐大:2015年26∶15;2016年33∶17;2017年32∶12;2018年32∶15。   理论研究方面,这一时期的论文主要围绕着四方面展开:(1)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存在的事实、背后因素及采取的措施,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测试评价、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进或改革建议的研究。武红霞(2018)主要关注:①教材与教学内容建设;②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③英语教师的母语素养;④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等;(2)从文化生态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需要的角度,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或强化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此类论文数量居多,贺静(2014)等的论文属于这一类;(3)从某一办学主体层面或角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失语现象。例如,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及理工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专业与非专业,及汉英翻译、词汇教学与翻转课堂等视角下展开的论文不断涌现。孙晓燕、张大英(2014)分析了理工类院校英语教学的文化失语;史媛(2018)等作者关注了高职英语教育背景下的文化失语症;杨建道(2017)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研究置于茶文化传播背景之下,此类论文令人耳目一新;(4)借助某种理论指导的研究开始出现。屈冬(2017)引用了空缺理论独特视角来认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空缺现象的必然性以及应对策略。
  实证研究方面,许多研究者采取不同的研究手法(单一或多种方法),对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测试以及教学实验,以期达到研究目的。调查发现:实证类论文目前仍以问卷、访谈、文献法等调查研究为主,测试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类论文数量上升明显。其中,田玉红(2015)的硕士论文采用了文化测试卷、调查问卷和采访等几种研究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进行了调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陈晓霞(2018)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学实验。通过问卷、测试和訪谈等方法收集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成为这一阶段论文研究方法的特征。
  2.3 研究深度分析
  期刊论文除来源于高校外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体会外,也与各类基金项目有关。
  涉基金项目的论文数量占同期论文的43%,与2000-2013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相比,挂靠项目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并呈现以下特征:①承担院校教改课题以及市厅级别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多数;②一篇论文涉及多个课题的现象明显增加,包括涉及不同级别的课题,陈晓霞(2018)的论文涉及校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三个级别的基金项目;③部分论文与行业、高校及政府的基金项目有关;④少数的论文涉及跨区域合作基金项目,吴丹(2016)的论文就与辽宁省高校教改专项、内蒙古教育厅教改项目以及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有关联。
  3 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热度不减,且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相关论文获得国内核心期刊及CSSCI关注度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多数论文理论依据不足,仅凭作者教学体会及教学过程的描述,研究成果无法取得共识;二是既无国内公认的权威研究理论指导,又缺乏可供借鉴的国外研究成果。不可否认,关于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的论文在国内及国际影响力有限。
  (2)研究主题分散、研究内容重复现象依旧存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探析的话题扎堆,但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深度研究的论文不多见,外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研究的范围贯穿到各层次英语教学之中的论文稀少。
  (3)定性论文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与教学实验研究由于操作手段有限,导致许多研究没能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此外,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存在、原因论证层面。万琼认为英语教学中结合中国文化教学的成功案例较少,只谈失语与缺失,不利于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调整教学策略。
  (4)从期刊论文本身及所涉基金项目上看,跨院校、跨专业开展合作研究的很少,研究交流和总结不够系统,缺乏国家层面教育、文化等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4 反思
  (1)加强应用型研究:具体的课程设计、可行性教学模式、实操性教学方法等教学实践类型的论文应该得到重视。
  (2)涉“中国文化失语”基金课题与学术论文的撰写需要合作,跨专业、跨院校甚至跨区域的交流合作研究应成为发展趋势,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研究样本数量不足、测试信度效度较低以及论文影响力弱等问题。
  (3)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如何消除来自西方媒体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偏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以及建立中国文化自信,赢得国际话语权,需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视角进行战略性调整。
  (4)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出现,离不开高级别学术期刊的支持;解决目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的低层次问题,提升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更需要国内一流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黄秋畅.国内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万琼.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及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6,(11).
  [3]王霓,孙黎明.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调查[J].考试周刊,2011,(14).
  [4]朱琼莉,王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5).
  [5]黄容波.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6]王振英,蔡宛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8,(10).
  [7]武红霞.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03).
  [8]贺静,宋大明,杨欣瑶.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
  [9]孙晓燕,张大英.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J].科技视界,2014,(11).
  [10]史媛.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原因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06).
  [11]杨建道.以茶文化为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J].福建茶叶,2017,(02).
  [12]屈冬.空缺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空缺现象与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7,(10).
  [13]田玉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D].宁夏:宁夏大学,2015.
  [14]陈晓霞.开放式创新视阈下“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18,(07).
  [15]吴丹.高校蒙古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6,(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