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教育改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及其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08-01
  北京大学的英语教学专家高一虹在她的《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这篇文章中提到:我们这个世界缺乏的是国家之间、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所以多懂一种外语的人就多一种责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外语学科教学能力以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外,还必须提高他们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語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社会相关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双向过程,谈及中国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文化了解和掌握得不够,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和掌握得恰恰相对较少,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也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融入和渗透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英语学习者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知识,也要能够用英语正确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强调“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大纲明确了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很少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以以外国文化为背景教授英语,在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单一地接受西方文化,力图学习地道的英语,我们本国文化的介绍和教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高,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心不强,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却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逊于母语交流时所表现出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当然,可以说这些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却很难完成东西方跨文化交流,承担传播祖国文化的重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和源头上改变这一局面,首先必须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表现出强大的辐射力,光焰万丈,泽被四邻。丝路驼铃,敲响了多少文明传诵的音符;大唐遗音,铺垫起东亚文化世代相传的基调”。“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也更需要世界了解自己;中国文化需要别人去解释,但更需要自我的理解和一种基于自身主体性的诉说”。大学英语教师在增强自身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增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努力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尤其要不断扩展自己在文学、历史、地理、哲学、音乐和艺术等社会文化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中国文化的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感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及其中国文化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许多国家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但与此同时,也有西方人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不熟悉中国历史和现状,文化的误差也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现象让人又喜又优,喜的是中国文化受到外国人的热捧,忧的是大多数中国人缺乏用准确的英语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历史。学习英语、了解外国文化和历史目的是为了交际,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沟通,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因而,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各个层面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注重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平衡教授,责无旁贷承担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向西方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从根本上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当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应该是以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而“文化教学有助于促进语言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升华”。
  2.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材建设和课堂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意识。
  教材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文化信息交流时,有两个环节,其一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输出。但是,现在的大学英语教科书,大都以国外的时文为主要材料,有的教科书引进了国外原版的语言和文化材料,选录的都是西方的评论、故事及其它体裁的篇章,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西方的语言和文化,较为细致和真实地理解了它们,成功地完成了西方文化输入。但是学生在介绍自身民族文化时,却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很难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民族文化,不能完成民族文化的输出。鉴于上述原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添中国文学及文化作品是必需的。当然,被引入的中国文学、文化作品本身就应该是经典文学,其译文也应当是经典的,同样是优秀之作。比如: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中的篇章、当代文学作品中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的译本等等。再比如林语堂的作品,中国驻外使馆人员的作品等,他们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里,感同身受,可以传达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和体会,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其次,可以增加中国的古诗词或谚语,增加本土化的成分,比如《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英文教材》就是一本传递中国文化历史的好教材。这些作品在选入教材时,可以采用全英文式的,也可以采用汉英对照式。最后,在视听说、听力的选材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上的APP,适时添加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的节目中介绍中国社会人文、历史和文化等内容,为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提供参照依据。当然教材建设需要周期,很难在每个环节或者单元都融入中国文化,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计中融入中国文化,并让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有了亲切感和新鲜感,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首次开始考查有关中国文化的翻译题,比如:中国结、茶文化等方面的文章翻译,引起了广大考生和教师的关注和探讨!另外,考试评价也开始倾向于中国文化输入,2013年8月14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四、六级试卷结构进行改革。其中,翻译比例明显加重,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旨在通过调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卷结构的层面上,再次强调培养学生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用准确的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开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的教研活动。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而是靠集体的努力和智慧。因此,各个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期地举办一些相关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就如何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院校的教师做相关报告。只有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具备“学贯中西”的基本能力,扮演好连接和传播中西文化的使者。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确立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雷买利.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3.
  [2]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3]叶慧君.关于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思考[J].河北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4]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社,2005.
  [5]朱智聆.浅议外语教师在母语文化传承与弘扬中的新使命[J].现代阅读,2012.5.
  [6]张喜萍,韩青林.教师知识优化结构与途径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5—87.
  [7]何道宽.《中华文明撷要》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顾嘉祖,王斌华.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M]//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9]朱家科.论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123—124.
  [10]邓志伟.论当代教师的人文素养建构[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08—1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缺失现状的研究,项目编号:YG20160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