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教师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素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与灵魂,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师德,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渊博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全面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关键词:教师素养;职业根本;培养方法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作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完成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养的灵魂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谈举止、老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行为,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一要自重。所谓自重就是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尊重自己的人格。教师既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又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让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自己先做到;不让学生做的,教师本人一定不能做,一定要言行一致,为学生做榜样,做表率。
  二要自励。所谓自励就是自我鼓励,以增强自信的行为。教育的本质首先是育人,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高尚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孙奇逄认为,教师要培养和教育他人,一定要做到使受教育的人“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师者,人之模范也”,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礼仪诚信的品格,教师是否也具备这些高尚的品质?
  三要自省。所谓自省就是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不是自我否定,而是自我肯定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立德树人的提出,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在反思中总结过去,筹划将来。教师不但要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还要把这种能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四要自律。所谓自律,就是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中说:“不能自律,何以正人?”上车要排队,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行为都要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教师必须强化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教育学生懂法、守法的同时,必须用模范行为给学生做出表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心入脑。
  二、 无私热爱是教师素养的根本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只有爱岗位,爱事业,才能为此奉献和付出。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热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教师要积极建立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感情桥梁。良好的感情沟通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学生。要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没有信任,教育就失去了基础。而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这个过程中,才实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更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三、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素养的基础
  (一)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科前沿信息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科动态,更新观念,把学科最前沿的信息,熟练运用到教学之中。
  (二) 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多涉猎一些自然、历史、科学、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做到知识渊博。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需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材也在变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文理科之间的渗透也在加强,“大教学观”逐渐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经常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教师进行知识沟通,为学生建筑开放的教学场景,借以培养学生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意识。
  (三) 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在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同时,不但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成为能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家里手。
  四、 教育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体现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教学组织能力。
  (一) 教师语言表现力
  语言表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历史事件、故事情境不能再现,理化生实验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完成时,就要靠教师组织语言把教学内容清楚地表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准确并且清晰,在体现学科特点的逻辑性的同时,完成知识的传授。
  (二) 课堂教學组织力
  一堂课能否成功上好,关键看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没有组织力和指导力的教师,即使他知识渊博,也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爱好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的差异不同。如何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需要教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