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琴教育中微课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传统教育模式普遍存在自学效率不高,教学进度无法满足个性需求以及忽视艺术感悟等问题。微课教育模式可整合各类教学元素,并在扩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学参考。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在第三部分重点探究,利用微课教育优化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微课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底层技术,以微视频为教学工具,以数据为信息载体,以可视终端为教学场景的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育的时间设计更为灵活,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也无法对教学工作形成阻碍。依托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钢琴教育;微课教育;应用路径;教学场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1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6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钢琴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教学方法普遍较为传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钢琴教育也应尝试融入新型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一、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提升自学效率
   教师的陪伴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应通过自学巩固教学知识,并提前预习即将面对的教学内容。通过高效的自主学习,有限的教学时间可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率必然得到提升。但在钢琴教育中,学生的自学效率普遍不高。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中,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到教学要领,只有依靠反复摸索,才可寻找到教学钥点。这样的预习过程,需要消耗更多时间,学习效率自然会受到影响。再有,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會偏离教学脉络,以至课后练习的有效性大幅降低。总之,在评定学习效率的过程中,成本投入与学习成果呈反函数关系。在标定学习成果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投入应被视为提升自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在钢琴教育中,自学过程难以获得有效指导,时间等成本投入必然提升。
   (二)难以平衡教学进度
   在开放的教育平台内,教学工作服务于集体。但集体中的个体差异会对教学进度带来影响,学生无法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钢琴教育应被纳入艺术范畴,其对于先天禀赋具有较高要求。但在集体环境中,学生的禀赋差异与努力程度呈相互交织,教师难以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受此影响,集体教学通常会依据平均水平,制定统一进度。在这一设计中后进生常常落后于教学进度,先进生会损耗更多时间,而多数学生将与教学进度保持同步。综合分析,钢琴教育对于教学环境与师资条件均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其教学成本普遍较高。集体教育可引导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以便分担教学成本。因此该教学模式在钢琴教育中较为常见。但集体教学需照顾主流群体,因此禀赋条件处于两端的学生将受到影响。
   (三)难以激发艺术感悟
   音乐是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艺术感悟应被视为音乐表演的内核,而演奏技巧则是艺术感悟的载体。在钢琴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演奏技巧呈现艺术感悟,从而激发欣赏者的艺术共鸣。但在当代钢琴教育中,艺术感悟难以得到充分培养,而技巧练习则得到更多关注。首先,考试是呈现教学标准及考核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艺术感悟过于抽象,评定标准难以得到具体描述,因此考试难以将艺术感悟作为主要依据。而演奏技巧的评判标准较为明确,因此演奏技巧在等级考试中的权重较高。在考试设计的引领下,教师更加倾向于提升演奏技巧。其次,艺术感悟过于抽象,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心理学等知识门类。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钢琴教学的难度,部分教师难以驾驭这一教学设计。
   二、微课教育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可提供自学参考
   教学视频是微课教学的主要工具,通过此类视频,学生可在自学活动中获得参考。微课教学视频的主要特征,是利用3-7分钟的时间呈现独立知识点。学生可有效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标准答案。在实践应用中,教师通常会将某一单元内的教学知识点分别编制成教学视频,并依据教学大纲排列视频顺序。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指导,学习时间将得到有效利用,自学效率可相应提升。
   (二)可延展教学空间
   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是微课教育的底层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输能力,传统教学课堂可获得延展。信息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介质,受限于技术条件,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会采用直面交流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互联网的出现,改进了信息传输方式。移动终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使用效率。基于这一技术变革,微课教学模式,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再是稍纵即逝的抽象信息,而是得到长期保存且可反复观看的具体图像。
   (三)可整合教学资源
   数据是承载微课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可兼容各类信息形态。利用这一工具,视频、语音、图片等知识形式将得到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都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丰富的表达形式,将更为全面地阐述教学知识,部分抽象概念可转化为直观形态。同时微课教育模式可增加信息传输量,单位时间内提供的数据输出可大幅增加。以常用4G网络为例,每秒数据输出量可达到5120KB,这样的输出效率远超口头表达。
   三、依托微课教育优化钢琴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借助微课教育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无法为自学环节提供有效指导,学习效率将因此受到影响。而微课教育模式,可借助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课后帮助。有鉴于此,在钢琴教育中应用微课教育,可使自学效率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将关键知识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将其公布至微博等信息平台中。借助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学生可在课前开展更为高效的预习。同时,微博的互动功能较强,学生可与教师开展远程互动,视频无法展示的内容,可由教师作出深入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邀请学生依据预习内容,演奏本次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同时教师可引导其他同学,丰富这部分内容。通过引入互动,学生将成为教学主体,自学与教学将紧密对接。在课后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练习与考核视频。依据该视频,学生的课后练习将聚焦于关键内容,其学习效率可进一步提升。总之,微课教学扩宽了教师与学生的链接渠道,学生可在自习过程中获得指导。
   (二)依托微课教育平衡教学进度
   在集体教学中,钢琴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教学进度与学生需求无法平衡。微课教育模式可延展教学空间,后进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弥补自身不足,禀赋较高的学生则可利用课后时间扩展练习内容。例如,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开展摸底测试,并结合日常教学观察,总结出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应依据这一结果,制定兼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遵循这一方案,多数学生可在教学中获得帮助。
   同时,教师可为禀赋稍差的学生提供练习计划。例如,针对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將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后进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或者,教师可针对每位学生的常见问题,在课堂中演奏标准示范。学生可利用手机等设备记录这部分内容,并在课余时间依据视频开展针对性练习,从而使个性需求得到满足。再有,禀赋较好的学生可将课外曲目的练习视频传输给教师。利用反向机制,学生可获得有效指导。
   (三)透过微课教育激发艺术感悟
   艺术感悟较为抽象,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供有效的教学路径。微课教育模式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抽象的教学概念可被转化为具体图像。有鉴于此,将微课教育模式应用于钢琴教学,可使学生的艺术感悟得到激发。例如,在练习《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过程中,表演情绪往往会在安静的教学场景中受到压抑,其对于《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感悟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借助微课教育模式,教师可将壶口瀑布与抗日战争视频结合成教学视频,而《黄河钢琴协奏曲》则应作为该视频的背景音乐。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的视觉体验可得到强化,情绪将更得到充分调动。同时借助教学视频,各章节中的对应场景将得以体现,学生的理解效果将进一步加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延续教学视频带来的情绪与感悟,艺术表现力可获得提升。之后,教师可录制学生的表演视频,并将其剪接成教学视频。学生可在课后时间,重复观看自身的演奏,并借助肢体语言回味彼时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将更加稳定。
   结语
   在钢琴教育中应用微课教育模式,可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制作与教材相对应的教学视频,从而使教学路径更加清晰。同时,教师应借助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后指导。通过这一途径,教学设计将更加平衡。再有教师可利用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艺术感悟,并以学生的练习视频为基础,引导学生保持艺术感悟。总之,借助微课教育,学生可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姚岚.微课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J].艺术教育,2018(17):92-93.
  [2]李心仪.微课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钢琴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6,36(11):110,112.
  [3]王晨帆.微课在学前师范钢琴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6,36(15):17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