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藏传统编织工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西藏传统编织工艺是中国的地方性工艺,是西藏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它由西藏民众集体创造,又服务于西藏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而西藏传统编织种类丰富,制作工艺根据編织品的种类不同而又有很大区别。在西藏传统编织工艺中,邦典是典型代表之一,邦典是西藏民众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选料、编织、配色上要求十分严格。然而受高原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邦典则成为西藏传统编织工艺的典范。
  [关键词]传统编织;工艺;邦典
  西藏传统编织艺术在其特有的佛教文化大背景和高山高原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独具传统特色的西藏民间风格、明确的地域特性、淳朴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极具艺术特色的审美性。其中,在西藏传统编织工艺中,邦典则是典型代表之一。我们从藏译汉的字面上理解“邦典”为围裙之意,也就是说邦典这种颜色艳丽的彩条氆氇就成了专门用来制作藏族妇女围裙的原料,从此这种颜色艳丽的彩条氆氇就都称之为邦典。
  按照质感、质地和材料的应用可分为:丝线邦典、氆氇邦典和布邦典三种。也可以根据邦典的花纹和颜色分为:以宽条纹彩虹状色彩的“查钦邦典”、以白色为主兼配其他颜色的“噶查邦典”、以绿色为主兼配不太艳丽色彩的降查邦典、以蓝色为主兼配浅蓝色与深棕色的欧穷邦典,而寺庙里的尼姑们经常配饰的只有三种颜色的色夏邦典。山南的扎囊县和贡嘎县一带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分类方法,他们根据色彩互相搭配的不同把邦典分为:贾珠贝萨、囊卡加寸、囊卡加赤等。有时候也可根据纺织者性别姓名的不同把邦典分为:贾珠拉、多吉拉、扎西拉、卓玛拉等。
  西藏传统编织的手工艺程序复杂多变不好掌握,由于各种编织种类的不同所使用的工艺流程就会不同,主要的编织手法有打结法、连环扣法、栽植法和穿杆结扣法等。
  在西藏传统编织生产工艺中,大多数的邦典一般都是使用羊毛纺织而成的。一块质量上好的邦典,不单单仅凭编织技术的好坏而定,在原材料的选材上也很重要。编织一块上等“谢麻邦典”所选的羊毛必须是出自河谷地带的羊,并且是颈部周围或者是腹部肚子周围的羊毛,因为这是最上等的羊毛。编织中等的邦典时就可选用羊肩背部的羊毛;编织最差的那种邦典时就可选用羊臀部周围的羊毛。因此,河谷地所产的颈部周围的羊毛或者是腹部周围的羊毛是邦典纺织者的首选原料。选好上等的羊毛后,第一步要清洗羊毛,第二步掺入少量的黄黏土进行揉搓,之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第三步晾晒。掺入少量的黄黏土的目的是为了吸去羊毛本身所含的油脂。待羊毛晒干后把羊毛摊开平铺在皮垫子上,用两根细长且结实的棍子拍打羊毛,拍打的目的是去除羊毛上的黄黏土杂质使羊毛变得更松软,有时则直接用手来蓬松。纺线之前用似细竹子做的梳毛工具,把羊毛刷成蓬松柔软的细长条以便于纺线用。纺经线用的羊毛一般不用刷,直接用手梳理捻成细长条备用。通常制作邦典的经纬线都要比制作氆氇的经纬线细几倍。山南地区所产的氆氇本来就比其他地方所产的氆氇质地要好,由此可见山南邦典的质量首届一指。制作一块上等的邦典在原料的选材上都严格把关,更不用说是它的制作工艺了。在山南地区杰德秀镇,谢麻邦典对所使用的毛线粗细规格要求十分高。当地老百姓为了生产这种要求极高的邦典练就了机械般纺织技能,利用纯手工的纺线技巧把经纬线的粗细掌握均匀,且线的韧度适中,很难分辨出来是机械生产还是手工生产的。这种精湛的纺织技艺在藏区其他地方几乎是没有的,其中最好的经纬线质量能够达到细丝线的规格。通过几代的生产劳作,杰德秀的人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还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纺线方法和制作技艺。毛线纺的粗细均匀程度是决定邦典好坏之分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所以纺线是生产氆氇邦典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山南杰德秀镇邦典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