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预算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实际,按照全过程、多维度、高集成的设计思路,将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分解为网络申报、立项审批、监控反馈、执行控制、执行分析、绩效考评等六个模块分布设计,力求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预算综合管理平台,使其成为高校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系统
  一、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各单位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前提依据,是落实发展战略、实施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各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结合目前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国家施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支付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内容与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纯的经费收支核算已成为历史,财务管理的重点已转向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预算自然成为达成这一管理目标的重要抓手,构建高效、智能的预算管理平台,对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高教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国内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统领的预算管理工作愈发重要,它是落实高校战略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亦是各高校实施控制管理的重要途径,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未能适应快速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
  从国内高校预算管理现状来看,普遍呈现重分配、轻执行、缺考核的问题,而且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工作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分散的系统来实施,缺少独立、完整、智能的业务流程与管理系统,使得预算管理规程与制度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预算管理工作被动、效能低下。
  2.缺乏科学的预算分配机制
  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各单位未能根据当年的实际需求申报预算,所申报项目没有经过统一的规程进行研议与论证,存在随意、盲目申报的问题;预算分配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则,实际的分配往往是根据以往年度的情况进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各部门间的分配格局,预算分配过程欠科学。
  3.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
  预算执行过程中未能通过核算系统把控项目开支范围与限额,导致预算执行走样,出现预算、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同时,学校预算项目没有统一的进度管理系统,相关职能部门难以根据各类项目的执行进度监控督办,以致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闲置浪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缺乏科学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部分高校的预算绩效考评意识不强,在预算下达执行开支后,没有对预算执行效率与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部分执行预算绩效考评的高校亦存在考核指标设置不完善、欠科学,考评结果未能得到有效应用等问题。
  三、预算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各行业财务管理模式与手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各项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按照全过程、多维度、高集成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预算管理平台,将预算数据信息有效地集成、整合、优化,通过集成信息化管理, 加强预算控制管理、提高预算分析能力、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拓展预算管理空间。
  1全过程
  建立涵括事前预算经费分配、事中预算执行控制、事后预算绩效评价全过程环节的预算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使各环节能够全面掌握经费项目的相关信息,能满足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各个环节的管理需求,全程把控项目执行,为管理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2.多维度
  从涉及预算执行与管理的各个单位角度出发,根据其在预算执行与管理过程中的定位与需求,定制开发特定的系统功能,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其能主动参与到预算的管理工作中来,以满足各单位的预算管理需求。
  3.高集成
  依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思路,在同一系统中集中建立网络申报、立项审批、监控反馈、执行控制、执行分析、绩效考评等模块,避免跨系统带来的数据转换困难、信息滞后、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切实提高预算管理系统工作能效。
  四、预算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1.预算网络申报系统
  为各单位提供一个网络化的预算申报平台,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与当年工作任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算申报,经过相关层级领导审批后,按照财务设计的报表格式按照经费类别与单位分类汇总,经过整理的全校预算数据直观反馈到学校财务部门与管理层,其后由财务部门按照“二上二下”的程序,根据学校年度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管理层决策,对各单位的预算进行调整,综合平衡后提交审议。审议通过后,直接通过管理平台将各单位年度预算指标额度下达各单位,同时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自动产生预算拨款凭证完成预算的下达。
  2.预算立项审批系统
  项目预算指标额度下达后,各单位可在实际工作开展时,除年初已经确立的项目外,年中机动项目可通过预算立项审批系统在本单位年度项目预算额度范围内申请项目预算立项,在系统中填写相应申请表格,说明项目立项依据、绩效目标、项目开支内容等情况后,按照各高校预算审批程序对项目进行审批,审批后通过平台将项目立项金额、开支内容、经费来源渠道等信息同步至会计核算系统,下达项目预算。
  3.預算监控反馈系统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利用动态数据同步功能,将各项预算的开支情况同步到系统中,校级领导、各部处领导及各单位财务助理可根据所设权限查询相应范围的预算执行情况,相关领导能够根据系统反馈的数据,合理制定实施计划,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进度滞缓警戒线对预算项目进行分类督导,切实推进预算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4.预算执行控制系统
  在做好预算申报立项环节细化项目细化预算的基础上,通过预算执行控制系统根据项目细化预算对各个项目的开支范围与额度进行设定,在开支报销时报销人只能按照明细预算的范围和额度报销项目相关内容,系统严格按照预算批准内容,把控经费实际开支内容,避免出现预算安排与实际执行“两张皮”的问题,确保预算经费花到实处。
  5.预算执行分析系统
  基于财务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的完整数据,形成标准数据库,分别根据每个层次的需求特点设计分析框架,下设收入预算执行分析、支出预算执行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子模块,通过简单直观的图表形式为各级领导提供预算结构分析、支出结构分析、项目执行进度分析、预算分配、往来款分析等各个维度的数据分析,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6.预算绩效考评系统
  在项目预算执行完毕后,由项目执行单位在预算绩效考评系统内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详细说明各类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之后由系统按照不同类别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各类预算项目进行定量考评,同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各个项目的开支明细情况,结合立项申报内容和结项绩效总结进行定性评价;再根据预算设定的绩效考评结果应用规则,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系数,将作为各单位下年度预算额度安排的参考指标,对于评分较高的项目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给予倾斜,而对于评分较低的项目在下年度预算时,要求其必须做好充分的预算论证,并在安排预算时适度削减其额度,以达到奖优惩劣的目的。
  五、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的预期效果
  1.发挥预算战略指导作用
  预算作为高校年度事业规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体现,明确了各高校当年的发展目标,预算围绕整体建设发展目标,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统筹资源配置,年度预算计划为各级部门指引了发展方向,预算执行过程就是在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通过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推进预算项目的实施与开展,确保高校发展战略布局得到有效落实。
  2.实现预算业务集成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下属多个校区和学院,校区的分散给传统预算管理上带来了一定不便。预算网络化管理功能则可以使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实现了多校区、多部门之间预算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不仅强化了预算监控,更有效地降低了综合管理成本。
  3.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
  预算监控是贯彻预算执行,达成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反馈修正。同时,网络化管理亦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之间构建了无形的监督机制,有效地促进各项预算得到有效的落实。
  4.提升预算综合管理效能
  在网络化管理的模式下,极大地减轻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强度,各类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化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在线查询各项预算数据信息,实现了网络办公、自动管控、在线即时决策;而且这一系列的管理工作都通过预算综合管理系统高效、精準地完成,使得预算管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5.推动绩效预算体系构建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对高校预算实施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各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综合衡量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构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动态调节机制,将有利于打破原有预算支出结构僵化的格局,亦对各单位预算编报与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与预算管理效能。
  六、结语
  预算综合管理系统是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高效智能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在优化各项预算业务工作的同时,将帮助高校建立完善严谨的预算运行管理体系,有效提高资金分配与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淑霞.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8).(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