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措施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后进生成了老师教育工作中的难题,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对后进生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分类,并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小学人教版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 后进生 教育转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一个小学班集体,难免会有先进生与后进生的分别。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总会让家长和老师头疼。后进生或是成绩差但纪律表现尚可,或是成绩与纪律表现均很差。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其人生发展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在这个重要阶段中,老师需要针对后进生找到和实施教育转化的措施,从而使他们在这一重要阶段中获得充分的成长。
  1后进生的具体表现
  孔子提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这一观点可以在后进生的转化中充分运用,即老师需要了解后进生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这样才能够采取不同措施来应对。
  后进生在学业和纪律方面的表现都有不同与其他学生之处,下面对此进行了归总。单个后进生可能会出现下述的一两种表现,或是各种表现都会有,程度不一。第一是在学业方面:上课溜号、课堂表现消极,课堂练习拖延,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第二是在纪律表现上:上课学习时无精打采,下课打闹、追逐,动手动脚,在别人学习时阻碍他人的学习,或破坏学习氛围。
  2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的成因复杂,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因素等。
  比如,家庭中的“完美主义”和“学习成绩最重要”等理念,以及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关系等,都可能是后进生后进表现的形成原因。又比如,社会不良青年对小学生的引诱和逼迫,同样也是后进生的成因之一。而作为老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我们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从学校教育生活中得到的影响上。这样老师才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来转化后进生。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其他阶段有所不同,他们与学前儿童相比,有着更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他们的心理水平却又比中学生弱,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行成。这就使得他们更在乎权威人物——老师以及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在小学班级中,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班级容量较大,老师是很难做到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再加上老师的绩效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并且日常需要进行繁复的工作,时间一长,老师对后进生的关注与耐心便会一点一点的消耗殆尽。甚至有的老师在面对后进生时,会使用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带有色眼镜,对后进生随意批评,不分场合地挖苦学生,不留情面,只知道训斥学生,不為学生指出正确方向,不讲情理而一味体罚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让学生形成负面的自我意识,从而使“后进”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摒弃那些“打骂成才”的理念。
  3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措施
  在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情况来做反应,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习惯得到改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有几大特点:(1)源于生活;(2)突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培养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4)提倡多种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设置教学转化的目标,使得后进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对生活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探索欲、表达自我时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思考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老师可以更多地采用如下方式:
  3.1表扬要多于批评
  比如:一名后进生举手回答语文题回答错误,老师此时可以适当表扬该后进生积极回答的热情,并鼓励他向正确思路方向思考。这样可以鼓励后进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减少溜号的可能性。
  3.2欣赏要多于贬低
  比如:当一个小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间的拳打脚踢上时,老师可以不去贬低这种拳打脚踢的行为,而将注意力放在该学生活力旺盛之上,并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参与足球、篮球、赛跑等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发挥自己的活力。
  3.3启发多于威胁
  比如:当后进生偷懒不想做习题时,不可采用传统的罚站、打手心或罚写等方式,而应该就当前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从生活角度对课文有所感悟,并用文学方式去感受生活。
  3.4鼓励多于指责
  比如: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说话声音小,表现怯懦,这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鼓励学生大声讲话,鼓励他们更自信地面对阻碍,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支持,而不需指责该生回答问题声音过小。对于课堂中总爱乱动的学生,可以对那些坐姿端正的同学提出表扬,为后进生提出行为模板,同时鼓励乱动的学生将精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
  3.5爱与接纳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本着这一出发点,老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以朋友的态度对待他们,用朋友的相处方式来让每一个学生融入集体,对他们不疏远、不排斥、不歧视,付出关怀。老师需要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对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道德品行上得到觉悟,从而达到积极上进的水平。
  3.6注意事项
  在进行上述几项教育转化措施时,老师需要避免让学生认为只有自己出现问题时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行为转化的同时,也要让先进生得到同等关注,使他们成为后进生的榜样。
  老师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后进生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他们从后进生转化到平均水平或先进生的过程,是一个曲折而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坏习惯的反复现象,这时候需要老师有耐心有毅力,而不因一时的反复而气馁。一个成功的转化过程会包括:醒悟、转变行为、反复以及达到表现稳定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不可能一步跨越的,需要老师与后进生的谈心、对他们的引导与鼓励。
  4结语
  本文对小学后进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育转化方法,主要以“鼓励”、“提倡”等正向引导方式为主,从而让后进生在感受到充分的尊重的同时,一点一点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使他们形成在学习上积极,在集体生活中乐观向上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
  [1] 王佳.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探悉[J].亚太教育,2015(35):219-220.
  [2] 臧娜.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03):174.
  [3] 刘章忠.转化后进生,从“心”开始[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09):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