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应该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在实践中通过朗读、积累、背诵、写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语文素养 积累 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读书,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重要。语感是包括着人的情感、想象的一种精神形态。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感就是对文章的感觉。对学生而言,语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也不是灌输给学生的,它只能是自己从内心深处对文章的理解,只能通过自己语言实践来获得,来积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就像骆驼吃草一样反复咀嚼,慢慢地嚼。教师也应该充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通过训练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明确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对文中含义比较难懂的语句的理解,从而达到让学生语感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存在感。在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一些分析和讲解,多一些朗读的指导和学生的感悟。因为朗读可以从内心深处去体会文中的人文美和文章内涵的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注重情感熏陶,赏识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一、课堂上要充分重视朗读
学习一篇文章,我都让学生充分读,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如齐读、分角色读、默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学生对语言材料有了整体感受后,再进行细读也就是品读。这种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读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也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中,这样的效果常常胜过教师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和讲解,而且学生也能跟随教师一步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之中,受到语感的熏陶。古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一篇文章的朗读,必须做到不厌其烦。这样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情、读出意,也读出语文味儿了。具体讲,就是我充分利用每天早自习的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一篇文章反复读上几遍,文中重点的语句及重点的段落大部分学生几乎就可以背诵下来,这样做我认为对学生语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此下去,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孩子们也喜欢这样的朗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学会了积累,积沙成塔,既增强了学生语感的水平,同时写作也见到了好的势头。
窦桂梅老师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力求丰富自己的感情,锤炼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站在传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每一遍的诵读,都是加深对语言材料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可以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语感
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学伊始,我先给学生们朗读了一首诗《纸船——寄母亲》,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声情并茂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一下子就把他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和深深的爱意展现出来,营造了一种母亲伟大的基调,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们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之中,我的目的就是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浓浓的敬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心里的深沉的母爱。
然后,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精选语感很强的段落。如课文中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一些在表达上较有特色的词句,引导学生借助平常的积累及生活体验,深入品读这些课文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带来的韵味,在这个阶段“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要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出文章的韵味和节奏,读出语文的味道。
《慈母情深》教学中,我以读促学,以读悟情,进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语文学习的趣味。在学文中,首先,我讓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其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的朗读和感悟,进而体会出母亲的艰辛和慈爱。读完课文,大家都被慈母情深而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母爱,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在读到“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也是先让他们一起读读,然后在指名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极其、挨得很近、烤”,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这些词语,读着读着,学生们就体会出母亲的辛劳以及工作环境极差。也体会到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书。
再如,老舍的《草原》一文“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对于翠色欲流的理解,我反复让学生读这句话并和前文出现的“一碧千里”对比读,让学生感受到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清脆,似在流动。这样学生理解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草原的辽阔碧绿,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孩子们纷纷说:“难怪作者会如此惊叹!”“我也想坐下来久久的欣赏。”“我都忍不住想高歌一曲了。”面对孩子纯真的语言我也能体会到老舍先生的心情了,那就是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孩子们通过抓重点词,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一个学生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进步。”可见,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你语言,是会增强学生的语感的。
三、还可以通过强化背诵和写作的小练笔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加深的过程。因此,一些好的段落和优美语句让学生通过背诵记下来,作为今后写作储备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通过背诵感悟出来的就是语感,背诵过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我理解就更深一层了。 课堂上,我也经常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小练笔。小练笔的设计是把读和写融在一起,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它和每单元的作文相比较内容不多,但形式却多样化,学生写起来也不是很抓耳挠腮每个学生都能够写出来,这个小练笔坚持下来,既促进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段写漓江的美时,课文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通过引读,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进而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多彩的语言和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我结合这段的描写,设计了小练笔。提示他们,你还想到了那些事物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生纷纷说:大海、山峦、小溪、枫叶、花朵等。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并不难,学生们当堂课也完成了小练笔任务,这样的做法我觉得是做到了层层递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所发展和提高。
还有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园子里有花、有树、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那句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学完本课,我让孩子们也写写自己的童年,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邀请远方的朋友来家乡做客。孩子们在文中写道:“夏天,辽阔的大海随着微风有序地起浮着,皮皮虾和螃蟹被大网盖住了,那一只只就像肥肥的小猪,里面的肉非常多,非常新鲜,非常美味。”“这里的大海十分可爱:天与海融为一体,界限并不清晰,我们可以玩水、捉鱼、打沙仗等,回到家后还可以吃一顿十分美味的海鲜烧烤。”“家乡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又大又圆的板栗,到了秋天,板栗一个一个往下掉,像冰雹那样砸到人的头上,非常疼。”“我们这里的风景也美不胜收,万里长城的起点——天下第一关高大雄伟,一望无际的大海也让人心旷神怡!而我们这座城市也是第一个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城市——秦皇岛!”
看着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孩子们能把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让我也不禁浮想联翩。这一切都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感受,朴实的语言让我体味到他们的趣味就在其中了。我想,这还得归功于他们每天读书的结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和段落,并把它们延伸到生活中去。同時,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探讨.科普通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