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问题,总结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规律。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相关教学方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辩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32-01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能动、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人类独有的高级认识性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更加能够体现在学生对于信息的自主加工和整合上,从而把握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
  一、灵活的课堂导入,提高思维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有效地导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回忆旧知”“剖析问题”“巧设悬疑”“直观启动”等等。例如,在“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探索欲望。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在1500年后,世界上先后崛起了9个大国,它们相继地走上了工业文明的道路。而中国在1500-1840年之间正处在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其称为‘近代前夜’,此时的中国在农耕文明的道路已然发展出了一个高峰,并且逐渐地产生了一些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变异模式,看似与工业文明有所联系,但最终中国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较量中还是落败了,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
  在导入过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1、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导入,都需要考虑针对性,严格地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要素为依据,绝不能千篇一律。2、导入要力求精简,不宜拖沓,语言表达既要简明扼要,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二、合理运用史料,培养思维广阔性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来源于史料,史料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强有力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尊重历史教学的逻辑与规则,既要利用好史料这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良好载体,也要开辟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知。
  史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教材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需要做的是合理选取史料,分析和挖掘史料,多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史料的实效性,是否对学生历史阅读、获取信息、语言表达等能力有所提高,又是否对其历史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所锻炼。例如,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就不乏有许多有趣且值得深入分析的史料。根据材料来探究学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女性解放问题之间的联系”,材料内容为:一个女孩在年幼时,其父就为她订了亲,但未婚夫不幸病故,父母便让她守寡。这个女孩在女校念过书,思想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故而对这种包办婚姻极为不满,于是便离家出走了,只身一人到了北京打工读书。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与环境进行奋斗,向着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结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需要利用材料来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其中政治包括“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等,经济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则包括新式教育的实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与五四运动的爆发等等。在此基础上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辨析,内容也不应脱离解放妇女的影响,一定要确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人物与事件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在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与事件时,要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中,这也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客观地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让历史事件和人物回归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切来对其进行分析、衡量和解释,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评价斯大林体制时,就必须要在体制形成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分析:20世纪初,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其的包围和战争带来的威胁,加之苏联当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对落后;长期的专制制度遗留下了个人主义的盛行,使得斯大林自身的个人因素产生了某些作用。总的来说,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了,在该经济体制之下,国家可以按照计划来对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调配和使用,这也是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紧接着,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以说斯大林体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的必然产生也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历史现象是具有多方面的,既不能因為它日后的逐渐僵化就去全面否定它,也不能因为它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就全面肯定它,而是要将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去辩证地进行看待和分析。
  综上,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决定着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效地发现和分析出最佳的解决路径。形成探索意识的同时,为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长远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秀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70+72.
  [2]唐存占.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56-57.
  作者简介:殷西伟,男,山东牟平人。就职单位: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