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防制现状及疫苗使用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危害现代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生产实际中对于本病的防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重视生物安全及饲养管理,对于疫苗的使用及防疫过程存在诸多误区,从而造成了其在一些区域发病增加或呈地方流行,给鸡群造成较大损失。采用综合防制措施,即在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疫苗的科学选择以及合理防疫,可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仅限疫区使用,经点眼途径免疫一羽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对于疫情重灾区,免疫两次活疫苗可产生较好的临床保护效果。
  关键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防制现状;疫苗使用误区;基因工程疫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8-0027-0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为临床特征,以受侵害的气管粘膜细胞肿胀、水肿、糜烂和出血为病变特征[1],我国则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危害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国内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应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疫苗的科学选择、合理防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仅限疫区使用,经点眼途径免疫一羽份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对于疫情重灾区,免疫两次活疫苗产生较好的临床保护效果。
  笔者在走访市场过程中发现,一些养鸡场主对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认识不到位,对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近年来多发、易发,防疫效果不确实。现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现状、疫苗使用误区及新型疫苗研发进展汇总如下。
  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防制现状
  1.1  不注重饲养管理  作为养鸡业最为基础且非常重要的环节,饲养管理却被很多养殖场主所忽视。鸡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到位、营养不均衡尤其是维生素缺乏、寄生虫病如球虫的感染等,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激发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
  舒适清洁的养殖环境、全价营养的优质饲料、科学合理的疾病防疫体系等条件,对于各类疫病包括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都具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1.2  不注重生物安全  很多养鸡场不重视也没有做好全进全出、消毒、隔离等一些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为病原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多种疫病多发。
  及时隔离、清除发病鸡或带毒鸡,防止其成为鸡群的“定时炸弹”。对于发病鸡群,要做好病鸡的隔离、消毒及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蔓延造成新的流行,同时对发病鸡场也能起到一定的病毒净化作用。疫区鸡群需长期做好疫苗的防疫,而对于受威胁区的养鸡场,还需做好定期消毒、带鸡消毒和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鸡和康复带毒鸡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主要传染源,外表健康的鸡有可能携带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潜伏在鸡的三叉神经节,可不定期向外界环境排出病毒,且在温差过大、通风不良、冷应激、断喙、混群、更换饲料、寄生虫病等应激状态下排毒量急剧增加而导致鸡群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暴发[2]。
  1.3  过分依赖疫苗  疫苗防疫是疫病防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临床上一些养殖场本末倒置,过分追求疫苗的防疫,认为防疫了疫苗,鸡群就会万事大吉,就会安然无恙,而忽视了对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可激发机体细胞免疫,保护效果好,因而成为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类疫苗。但目前国内使用的无论国产疫苗或者进口疫苗,都存在毒力偏强、应激偏大、容易散毒、毒力返强风险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于现有疫苗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特性后合理使用,从而发挥最佳性能。
  1.4  误诊为其他疫病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及病变特征与低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粘膜型鸡痘等多种疫病类似,诊断中容易误诊[3]。一旦误诊,可能会对鸡群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错过了疫病的最适防治时机,另外易造成鸡群并发或继发其他疫病的感染等情况,加重鸡群的发病或死淘。
  快速、准确的诊断是高效防治本病的前提,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套式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可结合其他如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等辅助方式,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2  疫苗使用误区
  目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均为弱毒活疫苗,且种类较多。因生产工艺的差异,可以分为CEO(鸡胚)源疫苗和TCO(组织)源疫苗,分别采用鸡胚或细胞连续继代培养致弱而成[4]。
  有些鸡经点眼方式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度的结膜炎,当鸡舍环境较为干燥及灰尘较多时,会加重结膜炎症状表現,且非常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病原感染,故疫苗接种仅限用于健康鸡。
  2.1  间断使用疫苗  有些养殖场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后控制住了疫情,在后续养殖过程中未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苗纳入防疫程序中,忽视了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持续防疫。
  临床治愈的鸡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界环境排毒,造成环境中病毒载量的上升,并存在感染鸡群引起发病的风险,因此发生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鸡场务必将该病的防疫纳入免疫程序。
  2.2  使用方式不合理  一些养鸡场为了防疫方便,采用饮水或喷雾等方式免疫鸡群,从而引发鸡群发生严重呼吸道等副反应。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苗的最佳接种途径是点眼,其它的接种途径诸如饮水、滴鼻、喷雾等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较强的副反应,在临床使用疫苗时需要注意。   2.3  使用剂量不合理  有些养殖户怕疫苗的毒价低或操作过程中造成损失等情况,在临床使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时往往采用2~3倍量,甚至更高剂量,诱发鸡群呼吸道或肿脸等多种问题。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苗点眼免疫1羽份即可,勿需加量,如免疫剂量过大易诱发鸡群发病,尤其是在鸡群免疫力弱、应激大等情况下。
  2.4  使用多种疫苗毒株  一些养鸡场主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的认识不足,凭主观等因素随意更换疫苗株。
  不同的疫苗毒株之间或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野毒株之间可能发生重组,从而形成新的致病毒株,给养鸡场带来新的危害。故临床上,在鸡群稳定前提下,不要擅自更换疫苗株,尽量确保疫苗毒株相对单一性,以减少发生重组的概率。
  2.5  紧急免疫时机不合理  鸡群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后,尤其是到了发病的中后期,使用活苗免疫治疗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可能会对鸡群造成更大的死淘,且此期间存在更大的散毒可能性。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在某些情况下可紧急免疫鸡群,例如鸡场周围有疫情且已经威胁的鸡场的安全,此时采用活苗紧急免疫健康鸡群以防感染;或者在发病初期,效果也较好,但若处于发病中后期,采用疫苗紧急接种则效果较差。
  2.6  免疫程序不合理  需免疫两次疫苗才能产生较为牢靠的保护力,一次免疫,保护率偏低,且保护期一般在6个月以内,因而在疫区或发病重灾区存在发病或感染的风险。
  建议间隔5~6周免疫两次活疫苗,首免可选择5~6周龄。较小日龄的鸡群,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免疫效果较差。严禁免疫有呼吸道病的鸡群。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型疫苗的研发及应用
  目前使用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存在毒力偏强、应激偏大、毒力返强风险等诸多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以人工修饰或改造成新型疫苗毒株,获得现有疫苗毒株所不具备的优势或特点。新型疫苗在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上展现出某些优势和良好品质。基于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研制了一些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
  3.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  将TK、gG、gJ等一些毒力基因缺失后,致使其毒力较常规活疫苗进一步降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5],且可作为标记基因运用ELISA等便捷检测方法,区分鸡群的疫苗毒或野毒感染。此类疫苗的效力较常规活疫苗稍差。
  3.2  活载体疫苗,即重组病毒活疫苗  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国内和国外均有商品化疫苗在售。较之常规活疫苗而言,该类疫苗具有不散毒,无副反应等优势,在鸡场生物安全控制、疫病防控等方面较常规疫苗有明显优势,效果与常规活疫苗相当或稍差。此外,还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马立克病毒疫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新城疫病毒疫苗、新城疫重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疫苗等多种活载体疫苗,在实验评估中展现出类似的防疫效果,起到一针两防甚至一针多防的效果。
  3.3  DNA疫苗  即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某个或多个糖蛋白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该类疫苗具有不散毒、免疫维持期长、无副反应等优点,但生产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成本偏高,限制了其商品化推广。
  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新型疫苗的不断上市与应用,逐步成熟,并适合商品化应用和推广,同时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控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美)Y.M. Saif.主编,苏敬良,高福,索勋主译.禽病学(第十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52-153.
  [2]  程小果,王慧,程宁,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0):152-154.
  [3]  宿春虎,王慧,程小果.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J].家禽科學,2017(12):29-31.
  [4]  吴天琪,程小果,郭建友,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田间分离株与疫苗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J].中国家禽,2015,37(12):18-21.
  [5]  LEGIONE AR , COPPO MJC , LEE SW , et al.Safety and vaccine efficacy of a glycoprotein G deficient strain of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delivered in ovo[J].Vaccine,2012,30(50): 7193-71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