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视野下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对信息技术课堂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中小学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堪忧,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将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置于教育技术视野下展开研究,以期取得长足进步。
关键词:教育技术;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国各地中小学不断引进信息技术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在未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未来信息技术教育大有帮助。
一、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课堂相关概述
新时期,教育技术的使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教育技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化技术,扩大教育教学的活动范围与质量。广义的教育技术是育人和创新技术的整合,通过引入、使用和管理具有技术性的资源或设备,达到知识学习与传播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是在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课堂教学与课堂学习的双向互动与交流的学习实践。其中,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但信息技术的课堂绝不能单纯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和操作的讲解,这样会显得信息技术课堂过于专业化和片面化。
二、教育技術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1983年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传统教育教学手段造成极大冲击,也进一步要求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未来课堂中的使用,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转变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一切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而应时刻树立反思意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任何的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使学生更直观、更方便、更快捷地接触课程知识点。此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树立现代化教学的先进理念,才能整合现有的资源和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生营造最适合学习与创新的信息氛围,才能跟上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的步伐,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2.丰富教学手段的必然要求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工具或媒介。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在无形中烘托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或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手段,主要依赖于教师通过备课、讲课、布置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将教材内容或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方式,手段单一。但是通过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摆脱过去只能依赖于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授课现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饱含感情的声音、多姿多彩的图片、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营造的能够调动情感的真实氛围中展开学习。
3.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新事物的学习,也离不开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融合声音、图片、视频,在学生面前再造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任何事物或技术的创新都是基于兴趣这一前提,只要学生保持学习知识的兴趣,就容易激发创新精神的养成。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学习能力、新技术的培养综合起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此外,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与接收过程中,更多扮演引导者和解惑者的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现状及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已走进中小学教育中,随着信息教育的不断普及,中小学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新大门被打开。但是依然面临着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难以注重学生的差异、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解决。
1.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在现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教师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给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学生知识的摄取与课堂质量形成不利的影响。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科的教师并非专业的相关信息技术的师范专业毕业的,半路出家任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人很多,且大多基于自身以往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的经验。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师范专业方向的学生数量较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意愿度低。同时,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中小学身兼多职,平时也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且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并非主课,不作为考试科目,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没有其他科目教师的积极性高。另外,教师任务难以贯彻。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有教学任务的,时间短,任务重。与其他课程的授课背景与授课方式不同,信息技术课程很难将授课任务与教材规定内容相结合。由于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的借鉴,教师很难或不愿调整教学内容来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下来,大大削弱了教学的整体性。
2.信息技术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充分应用,有赖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和使用。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不同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中小学大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但是设备的质量不一,导致教学效率与效果也大不相同。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作为升学考试课程,中小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重视,也不会对多媒体设备的购买提供更多的预算和支出,导致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很多时候,即使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定制相应的信息技术教材,但是由于设备的不足和落后,导致课程学习偏理论化,实践操作弱化。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城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农村中小学的设备数量严重不足,且质量落后;东部地区中小学的多媒体设备比西部地区更为优越。很明显,落后地区的计算机设备数量少、配置低、运转慢,难以满足学生对新兴设备和技术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学生的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技术在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
针对上述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亟须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1.实施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任务,并通过操作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任务完成的过程,向学生讲解任务操作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后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行完成课堂任务的教学方法。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特提出贯彻任务驱动原则来完成操作要求高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严格按照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步骤实施教学。第一步,提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二步,提供任务完成的思路、方法和过程,以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第三步,学生摸索学习与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学习;第四步,总结学习规律,重温重点难点。任务驱动的实质是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展开学习,在真实的情境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落实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师在明确分组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任务明确给到各个小组,通过有效引导学生小组从明确任务、任务分工、个体任务落实等,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探索与完成,引导学生进行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探究性学习。
2.重视学生地位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讲解、操作技能的演示。在现有的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基础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可在课程开始前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家里是否有电脑,是否熟悉电脑的软件、硬件,每月电脑的使用次数、使用时长等问题,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平均基础有大概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展开教学设计;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较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尤其是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只停留在教师上课教、学生课下练的教学场景中,更为注重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学习方法,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讓学生在比较学习,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学习,对于学生对于新设备的兴趣,教师应争取引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创造性思维。
3.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尤其是在教育技术的背景下,其开展必须基于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数量和质量是关键,足够的设备数量能够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过硬的质量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
一方面,中小学领导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要树立将教育置于现代化理念之下,重视多媒体技术及设备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教育对先进设备不断提出更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尽快完善教育体制的信息技术教育款项的划拨机制,重视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项目的免费覆盖范围,加快对农村、落后区域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硬件需求的满足。引进社会资本对农村或落后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关注,进而引进新的教育设备,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设备保障。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本研究从教育技术引进的必要性、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以后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彦杰.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68.
[2]许敏.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4):80.
[3]潘征宇.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