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聋校低年级段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要求,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面向全体聋生。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学好语言,为他们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及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聋校低年级段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加之听力障碍造成的认知缺陷,导致聋校低年级段的教学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前景令人堪忧。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针对教师目前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对聋校低年级段有效课堂的教学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聋校低年级段 有效课堂 适时提问
  一、多样化教学丰富“有效性”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当教学内容处于同一种状态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刺激感官,所以課堂上教师不宜讲得太多,要适时创设一些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聋二年级《四季》一课,在拓展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图形、画面、以及动画设计,让学生认识四季的不同景观、不同特点,从而加深对四季的认知。也可通过画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水果》一课,老师讲完几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因为听障孩子的观察力比较强,对直观形象和颜色比较敏感,通过描一描、画一画、涂一涂等具体操作,可以让孩子们记得更牢固,如果画完再让孩子们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一评,效果就会更好。教汉语拼读时,教师可以自制一些卡片,每个卡片写一个声母或韵母,分发给学生,学生知道自己的卡片上写的什么,别的学生不知道,当教师拼读时,学生根据自己卡片的内容亮卡片,一个字怎么拼就呈现在了学生面前。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手指操、多种感通道(如触觉,嗅觉,味觉)等,增加听障孩子的知觉经验,积极促进听障孩子缺陷补偿,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二、适时提问促进“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应从问题开始,疑问是思维的火花。如教聋校一年级语文《妹妹教小猫读书》一课时,教师可设置下列一些问题:家里有妹妹的举手?谁家里有弟弟?“旁边”一词是什么意思?小猫怎样上桌子的?妹妹给小猫教的是什么字?这些问题对于正常孩子来说容易理解,可是对听力残疾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正常孩子偏低,对妹妹、弟弟这样的称谓,好多学生搞不懂,更不要说稍微复杂点的了,所以说教师要把这些问题贯穿在整过课堂,通过提问及手语和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由此及彼。课堂提问能有效唤醒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增强聋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教师要问得巧,有启发性,有针对性,难易要适中,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小,因材施“问”。让学生都能感觉到,上课认真听讲,通过自己地认真思考,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益。
  三、全员参与体现“有效性”
  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要有全员意识,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其次,问题导向要接近学生本我,要能碰触到学生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再次,教师要有激情。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手指语言、丰富的表情等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想做、想说、想动手的欲望。教师还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
  四、个体引导补充“有效性”
  聋生上学年龄参差不齐,如一年级学生,最小的7~8岁,最大的也只有14~15岁的。年龄大点思维好点的,接受能力强,按部就班上课,他们有些“吃不饱”,感觉没意思,上课就不注意听讲了;年龄小点的,学习能力弱,跟不上课堂的进度走,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区别对待。对学习能力特别弱的,教师要对他们多指导,多吃“偏食”,力求跟上全班的进度。大帮小、强帮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加强个体教学的方法。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孩子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的爱好,帮人者增强了自信,被帮者获取了知识,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课堂开出了有效的花。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小学低年级段的课堂教学,又是聋生发展的重要性阶段,直接关系聋生将来的人生规划,如何让聋校低年级段的课堂教学向更有效发展,需要大批特教人付出艰辛地劳动和努力。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聋校低年级段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