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实行小学美术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的目标,结合合作学习形式使得小学生在写作当中,体会美术学习的特色。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促进沟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格品质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美术 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了基础教育教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气氛,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以及教师都能够采取更加专注的教学和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清晰的思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当中,提高自己的综合性素质。
  一、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
  给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的问题,或说是任务,教师需要提前认真的准备,而且在表达方面一定要清晰,避免给学生带去困扰。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时,就要考虑到一节课他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考虑到这堂课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与教学内容不符,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不明确自己应该去合作学习什么内容,使学生的合作效果不理想,与要解决的知识相差甚远。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切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更好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更好的驾驭教材,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探究和创作都能够提供最佳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带有一定探索性质的问题,可以是带有一定引导性质的问题,可以更大限度的去激发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经验的联想和激活。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提出适合的问题,组织他们进行合作的探究学习,这一点就可以非常有效的,让学生们互相启发,共享资源,开阔大家的思路。
  二、提高学生们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小学生们经常能够体现出比较强烈的争强好胜的心态,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态,他们都希望自己表现的非常好,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能够得到老师的赞美,而且心里面嫉妒心理也比较重,总希望自己好,希望别人差,所以,教师正好可以借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对学生这样错误的心态进行纠正,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通过美术课程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共同完成一个美术手工作品,或者完成一幅画作,学生们一开始可能不太适应,经常会互相攻击挑毛病,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大家都希望聽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如果听到别人的肯定,自己的表现也会更好,也会更用心。所以,在这样的训练当中,小学生们逐渐的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学会了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发挥团队最大的力量。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的把道理讲给学生,学生可能不往心里去,不明白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但是,当他们有了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后,不需要老师讲道理,他们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做,因此有的时候,必要的训练实践经验是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长,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们都能够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
  通过小学美术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专业方面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挥其专业性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和其他方面都能带来更加及时的指导作用。在美术活动中,学生需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需要教师多给出一些表扬,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才会有勇气去面对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发挥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力量的发挥。教师给予学生的反馈要特别具有针对性,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才能给学生,带去比较贴心的影响,如果只是泛泛的表扬,学生会觉得老师不真诚,如果不真诚的反馈,学生也就不会听进心里去,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重,教师如果不用心的给他一些反馈,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可爱,老师不重视不喜欢自己。这样的话,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总之,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心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科学的美术合作学习活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教学安排,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会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律,提高在课堂中的自觉性。要是还需要给他们多鼓励和支持,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锦林.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6,(05) :1.
  [2]雒程程.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赵凤君.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的实施[D].山东师范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