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世界优秀女子青少年竞走运动员高速区间技术模式的构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竞走这 项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像最初的默默无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优秀的女子竞走已经取得了多次十分良好的成绩,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然而,对于这些来说,背后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技术模式分析是更加值得深思的地方。而本研究就是个人对于这些技术模式的看法与分析,旨在为世界优秀女子青少年竞走运动员高速区间技术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 青少年竞走 高速区间
  一、女子竞走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竞走运动还几乎没有什么世界上的成绩可言,到了80年代这项运动得到了发展,在中国队参加第三届世界杯中我们国家所创造的成绩当之无愧的获得了最佳的成绩。在随后的规则修改后,经过不断的努力与适应和改进,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前辈在奥运会及其他比赛中获得了傲人的战绩,虽然其中肯定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磨难但是因为前辈们的不懈努力与研究,最终还是被攻克,这就是女子竞走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大趋势,而在之中,成绩光环所笼罩的表面下他们的高速区间技术模式的构建分析,更是值得我们所研究的,对比国外的技术模式的构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结论与分析。
  二、高速区间技术模式的构建分析
  我们可以对比一些前辈的资料得出一些十分有益的数据信息,如2014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女子5公里竞走和2014在太仓举办的竞走世界杯女子10公里这两个比赛中所有123名运动员的不同数据,然后进行分类比较和研究,然后将一些数据在对比后统计,而然这项统计在很多稿件和论文中都有做过,我在阅读与研究后对此得到的结果有如下。
  (一)上肢角度类技术的分析
  数据显示,每位运动员上肢角度差距其实是很大的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角度区间,她们的标准差较大,这很有可能和现今这项运动的技术完善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对于这项运动的开发与研究程度不太够,那么各项数据就会有所欠缺,这会导致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这点的直接表现就是在赛场上出现上肢角度差异大,每个运动员对此都没有一个数值区间,是按照怎么对自己的训练有利怎么去做的,这种上肢摆动的差异性也是我们今后应该研究的地方,这是否真的对于这项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呢?我们尚未可知。但是,同样是这样的数据我们却可以看出与此不同的是在三个地方上比如着地,在离开地面的一瞬间还有垂直的时候,在这三个比较重要的时间段上肘部的角度其实是有一个范围与区间的,对比他们的数据可以得出82±20°,102±15°,77±10°。这三个数据不难看出其实肘关节的角度对于高速区间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于此不同的是大臂后摆的一些角度数据,大臂后摆的角度高速区间与中速,低速的几个数值差距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挺大的,这就说明如果上肢摆的角度增加对速度是有正面的影响,换而言之,要是想要速度更大幅度的加快,那么后臂摆动的角度是一定要增加的。我们接着来看上肢的摆动速度是否也与之相关呢?我们对比数据可以得出他们的上肢摆动速度基本保持在5.272±0.178m/s。在将各个速度区间的数值做一些比较也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就是如果加快速度那么上肢的摆动频率就一定会上升,这些数据就是对比六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通过上述讨论竞走这项运動虽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但是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地方上还是有其规律和依据可以探寻的,对于这项运动来说上肢的技术虽不起眼但是对于高速区间的技术模式也有深层次的影响,对于其中的不足是我们今后更应该关注与研究的地方,然而其中已经有规律和模式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后在训练时值得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将此项运动不断的完善,使得竞走这项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下肢角度类技术的分析
  竞走新规则对支撑腿在着地瞬间和垂直瞬间做了严格而明确的界定:必须在着地瞬间保持膝关节的完全伸直,直至过渡到身体垂直部位。这是赛场上严明的规定,是运动员必须遵守的一项规则。而根据数据显示着地和垂直瞬间膝关节角度稍有增加,但是增加的数值都比较小,这说明了,对于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这项规则的遵守性都较好,尤其是运动员的职业水平越高这项数值就可能可以保持的越稳定,这就保证了在赛场上极少有人会因为犯规而取消比赛资格,而通过这项数值也说明了,虽然比赛选手对此规定遵循的较好,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平常的训练中还是应该对此保持较高的警示心,提高对这项数值的重视程度,降低基础错误率的下降。还有就是对于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的研究,这项数值是对于运动员后蹬技术极有参考性的一项数值,曾经有研究显示: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55°~165°之内,就可以表示有较好的竞走运动表现,但是是否在赛场上真的都做到了这一项研究所显示的数据呢,通过这六位运动员的表现与数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55°~165°之内,这说明这些专业的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的时候都会参考这项重要的数值依据,并且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挥,与其他速度区间的这项数值相比较,可以发现在不同速度区间下这项数值有了较大的变化,这说明这项研究所取得的数值成果是一项依据性较强的数据,值得在广大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被给予重视,但是这项研究的依据性在哪里呢?通过学习与查阅各项资料不难看出,随着速度增加,在离地瞬间后蹬要增加,膝关节角度也要相应的变大,这是竞走这项运动的基本的技术特点和生物学特征。这也是这项运动的基本特点,为什么它是竞走而非慢跑,或者是别的一些运动,也正是因为这些独有的特点才成就了这一项有着独特魅力的体育活动与比赛,也才会有着独特的为它痴迷或者研究的工作人员。最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落地脚踝的角度问题,通过对比上述材料不难发现基本运动员的落地脚踝角度控制的都较为稳定,都在110°左右,同样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优秀的竞走运动员的落地脚踝在109°左右,参考这项数值我们可以看出越优秀的竞走运动员对于这项数值保持的区间是越稳定的,下肢的技术是竞走运动员最为重要的比赛技术特征,在运动员们平时的训练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比重也会较为看重一些,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对这一部分极度重视和看重,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或者我们还未看重或者规定的地方,则激励这我们对于这项运动的研究与开发。
  三、结语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上肢技术的不全面可能是影响运动员在高速区间技术特征的很大一个部分,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极度重视的一个地方,但是这些数据与模式虽然历经了很多次的改良与推敲但是作为运动员个人差异性还是挺大的,也许在培养一些特别的运动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参考数据,而是应该因人而异,去面对每位运动员的特征。而本文也是在参考了很多数据与文字的基础之上发表的个人的一些观点,不足之处与没有看到的地方应该还是有的,这也是我今后值得注意与研究的特点,也许这些被忽视的因素会在很长时间以后被人们说发觉,感受出它们为竞走这项极有魅力的运动带来的新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华力,刘景裕,牟少华.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9) :258.
  [2]刘佳.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