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一年级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育人目标,能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通过重视朗读练习、重视古诗词积累、引导学生学习读整本书,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以及读书卡制作、登记阅读存折、和大人一起读、种一棵阅读树、读书分享会丰富学生课内及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素养;低年级;阅读教学
统编本教材总编温儒敏先生曾强调:“语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阅读,阅读关乎语文、更关乎孩子未来。”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作用有限。如果再让我教小学语文,怎么教?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不但读,多读多背,多读多写”。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上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朗读练习,读好长句子
统编教材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用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清晰地画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教材对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在逐步提升:从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到读出长句子、读好对话、读好感叹句,再到边读边想画面、读出不同语气、学习默读等,学生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对字音、腔调、停顿、语速、语感等都要做到严谨、规范,最大化的彰显示范功能。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的探索阶段,表现欲望强。因此,笔者根据本班的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课前两分钟的日有所诵。
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文中有很多长句子,读好长句子也是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笔者录了一个小微课《如何读好长句子》,并通过由词到短语,再到句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慢慢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通过微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总结一些方法并互相分享。
二、重视古诗词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要积累经典的语料语篇,这一点统编教材在编写上有所突破,尤其在优秀古诗文和经典篇目的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里就编入了古诗,除了课文中的古诗文,还有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等,提高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这对语文教学中的积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有的教师会把积累狭义地理解为背诵,这样的理解并不全面。积累并非只是背诵。如果将积累简单地看作背诵,那么只是认识到了最基本的一层,这个层面的积累是最初步的。对经典古诗文的积累,还表现在“语感”上。这些经典古诗词的学习,要通过朗读、诵读的方式,体会它的美感,体会语言的美、音韵的美、意象的美,等等。对语言的亲近感,就是在这种对经典诗篇的朗读诵读中逐步达到的,这种语感的积累,可以加深学生对语义语境的感性认识。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古诗词课文教学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不必进行过多的讲解,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另外,古诗新唱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去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热门节目《经典咏流传》,其中的《声律启蒙》《明日歌》等歌曲节奏轻快,学生非常喜欢并积极学唱。古诗新唱结合充满意境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记忆古诗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学习读整本书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认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让学生对书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书籍的封面、作者、书名、目录、前言等等。从二年级开始可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做到阅读品类多样化,阅读行为常态化、阅读方法多元化。课外阅读不是精读所有的书籍,可以略读、跳读、猜读、浏览等。课外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阅读整本书呢?
第一,绘本图文并茂。就绘图本身而言就有大量的绘画艺术,而且简简单单的句子中蕴藏着深深的道理。例如在教授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时候,笔者寻找进入整本书阅读的起点,选取绘本中有趣的地方大声地朗诵,当学生听得高兴时戛然而止,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进行主题交流。根据整本书的资源提出话题,如绘本《大卫不可以》的教学话题:为什么大卫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大卫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这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话题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就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大量开发课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长足积累和进步。
四、丰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当务之急是把“倡导”变成实践。语文学习要多讀多写,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就必须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年级语文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一)读书卡制作
养成制作读书卡的习惯无异于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阅读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图文并茂的读书卡无疑是阅读成果输出的好载体。读书卡方便展示、携带、收藏,其制作不限形状、色彩、纸质,教师鼓励学生制作主题鲜明、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读书卡,充分展示读书卡的美观性、知识性和价值性。学生自己设计读书卡,展示并讲解读书成果,在过程中学会梳理、摘录和概括内容,积累好词、佳句,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二)登记阅读存折
建立书香的学习常规,人手一册《阅读存折》,内容包括:读书日期、阅读书目(作者)、存入、支取和余额。阅读一分钟可存入一个金币,积分可跟教师或家长兑换奖励。每日固定一定的阅读时间,保证每日的阅读行为,后期可根据学生习惯养成情况适当延长。每周上交一次,教师监督并了解学生上周阅读情况。每学期和寒暑假以阅读存折为依据评比“阅读之星”和“书香少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
(三)和大人一起读
结合一年级课本中“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开展亲子、师生共读活动。鼓励孩子跟父母、老师共读,倡导家长积极为孩子更新阅读材料。同时,充分发挥家校合力,开展“书香家庭”的拍摄活动,向全班学生展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把书香带进家庭,激励更多家庭加入读书队伍。开展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又有利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四)种一棵阅读树
以学期为单位种植一颗“阅读树”,每一张便利贴代表一本书, 便利贴上写上看过的书、页数、阅读时间和一两句感悟,学生的自主推荐对其他学生具有可参考性和吸引力。这样既增强了自己对所读书目的理解和把握,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可能的阅读方向,避免出现“无书可读”的状况。
(五)读书分享会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提升阅读品味。分享会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汇报、阅读方法交流指导、阅读困难答疑解惑等环节。四人小组分享与个人汇报相互结合,生生之间汇报交流,让思维进行碰撞,互相补充;个人分享主题包括自己与书的故事、书中的某个故事或片段、读书的收获和体会、书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喜欢的作者等。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将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素材引进课堂,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发展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爱莲.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刘嘉.如何在阅读中加强表达训练[J].山东教育,2012(34).
[3]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性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3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