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就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国家示范专业建设,探讨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52-02
   我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之前主要是以“学科体系”教学为主,而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汽修专业教学改革主要是以“行动体系”为主。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实现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下谈谈我校汽修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一些做法。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背景
   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对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和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立足我校和区域经济的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提高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实现四个融合:(1)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融合;(2)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相融合;(3)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相融合;(4)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三、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过程
   (一)机构建立
   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伊始,我校聘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及课程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总体指导。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牵头共建的市职教集团。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专业骨干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组,按照计划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开发。
   (二)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的改革分三个阶段分步推进。
   第一阶段,课程体系构建
   首先对开平市及周边区域进行了企业调研,针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岗位分析,了解了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岗位能力需求情况、学生成长历程、企业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聘请了企业实践专家召开了“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岗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提炼。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和梳理形成了相应的行动领域。最后,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加工和反思,根据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情况,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第二阶段,课程开发与实施
   首先是根据课程开发阶段成果,由学校本专业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1)按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典型项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2)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细化,选择合适的载体,确定学习课题,对每一学习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实施课程教学做好准备。其次是课堂教学实施,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采用理实一体的方式完成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课程评价与管理
   主要包括学生学业与教师教学的效果评价和教学管理,建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教师参与课改、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完善与新课程实施配套的教学管理规范,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课程体系的特点
   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评价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
   行业、企业要求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任一线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以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点来设计课程目标,并使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2.体现了“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设计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实施场所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地方,体现了校企共育;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排序上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熟手”,从“熟手”到“高手”的人才培养过程。
   3.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學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关系,以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这样既保证了中职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同时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空间。这种课程结构既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又兼顾到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体现了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四、保障条件
   (一)满足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师队伍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理解课程标准,合理选择实施的载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组织教学,直接决定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新课程对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探索建立校企深度全面合作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同时,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技术的培训。这是决定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服务课程实施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要继续完善
   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中课件、教学录像、案例库、企业相关资料、技术支持库、仿真模拟软件等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特别是学生学习所用的工作页、学习手册、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需尽快开发。其次,教学设备的充足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所教,学生在课堂上也真正能够做到有所学。
   五、课程改革成效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我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有20个,深度合作的企业有2个,校企合作办公室1个,建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1个。并制订了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为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建立了保障和长效的机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对加强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顶岗实习有了很好的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提升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如与企业共同开发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教材5本;编写《发动机拆装实训指导书》等3本校本教材;新开发发动机拆装与检测课程标准等7门,并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工作页7门。与企业共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2门适应中等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能够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三)教师和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
   在建设期间,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如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论文评比获一等奖20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5人。省级发表的论文15篇。参加省级的课题研究1个;市级的课题研究3个;校级的课题研究3个。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率100%。指导学生参加江门市技能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8人。指导学生参加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团体一等奖,一、二、三等奖都是我校的学生。
   (四)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
   在建设期间,我校的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率年年提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在第二年的时候企业就已经来学校“订货”。学生顶岗实习率保持100%,“双证”获取率保持98%以上。
   六、体会与思考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符合岗位能力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开发优质的专业课程,而教师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的水平。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参加国内外教学理念的培训;参观国内一流职业院校;积极到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等。
   (二)注重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学校示范专业的建设,本专业通过对整个专业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都已初有成效。通过本专业的建设,对其他专业的辐射影响也逐步得到体现,如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借鉴汽车专业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也将以此形式辐射校内更多的专业乃至其他学校。
   (三)注重校企深度融合和能力培养
   要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就不应仅仅限于实训基地的设立,实习的方式也不应仅限于平时的观摩和第三年的顶岗实习,而应形成一套有效融合的机制。企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等也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多方面的督导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我校汽修专业开展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上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理念,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去探索,终有一天会柳暗花明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3]姚寿广.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4]金川.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