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大多数高校正在实施绩效改革与教学质量改革工作,从高校的管理层面来说,梳理教学科研团队,进行现有人员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通过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够分析科研政策对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为各个高校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与实践分析依据。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提高高校科研能力与质量,以支持高校创新团队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 “双一流”;高校;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18-02
目前,我国对高校创新能力的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对高校创新能力有了比较清楚的定义,对其组织架构也有较为明晰的阐述;相关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利用各种论证方法对高校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找到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在建设双一流背景下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双一流”前提下建立高校科研教学“创新团队”的背景
美国图书馆专家马朗方(K.J.Malenfant)在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开展的一项重要学科服务的方式与思想变化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协作和系统思想是这些变化的核心,并指出协作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就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了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在国家创建“双一流”高等院校的政策导向背景下,“以科研为导向,以教学为目标”的创新团队建设模式是适应新时期一流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改革方向。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被逐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科技创新的知识源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十年来国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形式直接投入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达20多亿元。
对高校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工作,国家提出了“以教学科研大团队为根本,充分集约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鼓励高水平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学科情况,充分围绕学科建设开展本科及研究生专业的整合,不再支持零散型,或不具备竞争实力、缺乏教学质量保障的小学科发展。
2016年国家发布了新一批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指南,提出了32项国内重点研发方向。从指南内容上来看,重点研发计划与我国目前执行的“创新型”科技政策,以及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研究背景完全相符;从近几年连续发布或立项的重点研发专项及各类省部级专项看,科研项目的立项起点大幅度提高,这对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的高等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模仿”到“创新”的研究思路转变,注定了科研与教学“创新团队”将成为各个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而不具备科研条件的小型团队将逐渐被吞并或淘汰。
二、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有了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识,但由于对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判定认识不足,又缺乏系统性分析研究,盲目组建了大量科研创新团队,投入相对较多的资源,然而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却看不到实施效果。各个高校在组建发展科研创新团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往往采用盲目、保量不保质的方式组建发展创新团队,一味地靠引进核心技术专家或者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方法,但这样建立科研创新团队一般是名存实亡,创新能力并不见明显提升,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核心提升点及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校级、院级、系或课题组的级层结构模式,所以科研团队中的高校教师仍然隶属于某学院或某
系或课题组,而且科研团队的组建普遍还是导师与学生的组建
形式,跨校、跨学科、跨专业的结构合理、成熟的创新团队非常少见。所以,涉及需要打破固有级层结构模式与组建形式的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研发时,这些创新团队就要受到所属学校的管辖与制约,很难形成合理成熟的跨越式团队,只能以学校内部小规模形式存在,研究基础项目课题,不能承接国家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内部的科研人员也很难成长为高水平行业领军人。就算为了承接某些科研项目组建了跨学科、跨校级的创新团队,也一般是临时性的,表面是一个团队,其实大家都在各干各的,独立完成自己的科研内容,最后形成结题报告时合稿收尾,项目结题即解散团队,一般不能再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存在。这样所谓的团队表面看似运行良好,实则名存实亡,很难形成技术成果共享,对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能力全面的创新团队带头人较少
团队带头人作为一个创新团队的核心人物,应是一个能力全面、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领军人物,其应该把握团队的科学研究大方向,提出关键性问题,并在需要的时候给团队其他成员以学术上的指导,并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将团队成员紧紧地团 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带领团队成员突破关键性科学难题。成熟合格的带头人除应学术能力强外,其组织能力更不可或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学术与个人魅力团结团队成员,更可以制定有利于团队发展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团队,公平地处理团队事务,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成员间可以分享信息、学术、方法,成员凝聚力量解决科学问题,共同完成团队的整体目标,激发团队活力,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不论是学术能力还是自身的情商、品德、领导组织能力,全部具备的带头人还是稀缺的。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如其自身的情商、品德、领导组织能力、学术性上存在较多不足,就很难在团队中树立权威的带头人形象,也无法为团队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也会致使团队的科研层次低,无法承接大的科研项目,更难以让团队成员围绕其共同努力合作,就无法凝聚力量共同解决科学难题。相反,团队带头人学术水平高,其个人能力、综合素质高,在这样的创新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下,团队成员会更加努力,愿意为科研做贡献,其团队士气整体提高,有利于团队长久发展。
(三)管理理念与方式待完善
科研创新团队虽然受到各所高校的重视,鼓励建立和发展创新团队,但相应的配套管理服务保障机制并未同步建立完善,如果高校本身的科研管理模式与创新团队的发展有矛盾,同时团队带头人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盲目服从学校已有的管理模式,忽视团队内部管理制度,就会阻碍团队的组织建设、科研任务的分配与完成、团队精神的建立、绩效考核激励等,不利于创新团队的发展壮大。
三、“双一流”背景下创新团队建设发展建议
大学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规模大但学科优势明显,较大的科学研究体量是大学办学的重要特色。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为国家社会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创新团队要努力创造条件,提升创新能力,更要为了团队的长远发展以及高校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立一个形神兼备的创新团队,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一)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高校创新团队要想长远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做到以下几点对明确团队的科研发展方向是有利的:(1)研究国家“十三五”期间各类科技项目指南对承研团队的基本要求,回答“创新团队”建设模式下对团队组织机构、日常管理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基本问题;(2)研究参与科研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团队内教学培养与科研工作之间的纽带关系,将学生培养工作融入团队建设和项目运行中,实现教学质量与科研竞争力的同步提升;(3)研究学科建设对科学与教学工作的需求内涵,透过对学科建设支撑作用的价值评估,回答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中对教学质量改进及科学研究重点方向的进一步方向性规划控制。
(二)打破组织障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合作共同发展进步的团体,是技术与信息共享的团体,不应受到学科、院校、领域之间的阻碍,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高校内部排除各种障碍,尽量简化相关管理部门,提高审批办理事务的效率,破除高校与高校、学院与学院、学科与学科间的技术与管理壁垒,真正实现创新团队与非所属高校、高校内部所有院系、部门间的资源信息共享,真正实现科学技术的互通合作、信息交流、共同发展进步,从长远角度看,对高校的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有利的。
(三)培养好团队的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作为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的领导者,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应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对团队带头人的发展培养,是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福利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的学术优秀、高端学者,将其引进创新团队,通过其一流的学术水平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加速发展进步;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重点培养一些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各种机会,为其争取重大的科研项目,不断培养提高他们的学术科研、领导组织及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学术与领导组织等综合能力的合格成熟的创新团队带头人。
(四)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否能发展顺利、运行良好,与高校的管理部门是密不可分的。为了科研创新团队发展运行良好,需要高校在管理方法、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配合到位,在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做到思虑周详,不仅需要考虑创新团队的组织运行模式,也要考虑创新团队所有成员的学术与性格特点以及该科研创新团队的自身学术科研方向与精神面貌特点,充分发挥团隊成员的潜在能力,提高科研创新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创新团队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化实现团队有序管理,提高创新团队成员的精神面貌与科研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科学研究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并支持高校创新团队的组建发展,以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小芬.论我国学科服务大团队建设:模型建构[J].图书情报工作,2014(1):86-90.
[2]黄宇,李战国,冯爱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困境与突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97-100,169.
[3]张清彦.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4]刘交交.高校科研团队治理研究[D].广州:广东外贸外语大学,2017.
[5]王志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8(6):82-85.
[6]许春华.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12):16-20.
[7]冯海燕.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研究[J]. 科研管理,2015(1):54-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