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趋势下,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受到更大的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形式,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和改进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议,为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和核心任务,而创新性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入了解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对工作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38 万,比上年增加18.4%。当前研究生的学习管理主要是"导师制",这就对高校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师资力量增长滞后于学生数的增长,造成师生比严重失调。师资力量不足,一方面给当前实行研究生管理"导师制"的政策和研究生导师分配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导师和学生针对课题研究的交流时间有限,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也会打折扣,造成培养效率下降。
   (二)研究生结构复杂。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及队伍已满足不了需求。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使得研究生的结构也愈发复杂。比如研究生的生源多样化:除了专业相关的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外,还有跨专业的考生;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高校里的某些专业还需要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给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还有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多样化:很多研究生对于为什么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没有认真、全面地思考,往往是随波逐流,有的是逃避就业压力,有的是想改变自身背景和所处环境,还有的是想把攻读硕士学位当作提升自身价值的跳板,而真正意义上想继续深造,专心做科学研究的学生相对较少。复杂的研究生生源结构和入学动机,也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带来一定冲击。
   二、当前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校推行"导师制"管理制度,研究生的学业主要由导师负责,生活和日常管理由学生办公室和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共同负责。研究生当前自主管理能力较本科生有较大提升,在读研究生的2年到3年时间里,最重要的是学业问题。而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导师数量却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有时会出现一位导师指导7、8位硕士生甚至更多的情况,这就造成导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对每位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偶尔会出现草草了事的情况。失调的师生比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个性化趋势突出。当前研究生主力军是"95后"的学生,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化发展,而
   且想法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渥的成长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当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业等方面遭到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调节心态,严重时出现心理压抑甚至抑郁的状态。还有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无法投入教师的研究课题,遇到困难容易退縮,也没有积极与导师沟通,导致厌学。严重的甚至与导师产生矛盾。类似这种特殊情况下,教师很容易成为弱势群体,没有可靠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导致教师在研究生管理中疲于付出,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标准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求。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分成国家级、省级、学校或科研院所、学院及导师的多级管理,在这一系列环节当中,科研院所或学院直接的具体的日常管理者[3]。要做到掌握学生的日常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实验进度等全面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多重管理机制在衔接和沟通上加强融合和交流,避免疏漏,以有效保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管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思想和技术提升到信息化层面。高校一方面应该加大对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开发建设全新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围绕服务师生的宗旨,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进而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事物有很多个人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现今,学生更加注重个性成才。因此,高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平台,做到双向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研究热情和兴趣,避免出现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三)完善管理保障机制。导师制的管理机制中,导师发挥着上下沟通和协调执行的关键作用,是教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和有效保证。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导师的科研需求,尽量提供完备的科研平台和学术交流机会,为导师们科研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学院层面结合实际情况及师生需求完善相关的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导师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怡.基于R语言ARIMA模型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预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8):212-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