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
摘 要:文章以辽东学院图书馆智慧服务为例,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进行多维度剖析,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现实背景及价值意蕴,分析了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2-0045-03
1 背景及研究现状
1.1 背景
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精神,“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1]。“双一流”建设已成为继“985”“211”之后中国教育界最受关注的热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新举措,“双一流”建设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集散地,智慧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智慧碰撞、思想交流的知识殿堂,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开拓了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宏观战略指导。创新“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1.2 研究现状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学界是一个热词。笔者使用“互联网+”“图书馆智慧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结果,可见从“互联网+”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的研究在学界鲜有涉及。按照十九大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的最新部署,图书馆界应对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提升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高校图书馆服务范畴,并付诸实践,加快图书馆服务创新。
2 “互联网+”智慧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互联网+”使得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如虎添翼,但“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挑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①有些高校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视不足。为了通过教育部的教学评估,高校图书馆会一次性购置大量图书文献,虽然藏书量达到了师生人均图书量的评估指标[2],但馆藏质量整体偏低。②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参与“双一流”建设的机制有待完善,体制有待健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欠缺“双一流”建设的创新模式,管理不规范,形式主义严重,出现政绩化现象。③“互联网+”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影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合力的形成,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制度不健全,馆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背景不平衡,服务模式僵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学校“双一流”建设高层次智慧服务需求,服务满意度低[3]。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难以知行合一。目前,高校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和综合素质距离“双一流”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推陈出新依旧举步维艰。
3 “互联网+”智慧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
3.1 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文献支撑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推“双一流”建设主要体现在文献信息保障中心的价值,文献建设主要包括中外文献的引进和购买、博硕士学位论文数字化、中外文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评价等。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集服务新理念、新技术和信息资源于一体,利用“互联网+”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的新思路,进而满足“双一流”建设的文献需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够凝聚隐性知识,促进不同学术背景的读者相互交流,推动跨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思想的碰撞,增强科研的创新活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自诞生之日就处于信息服务的高点,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高校的科研实验和实践,提升高校师生的科研能力,促进产教研的深度融合,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文献支撑和保障。
3.2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与“双一流”建设共赢发展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是一种高层次的互利共生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对“双一流”建设发展和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能够繁荣发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提供精准的服务以及提升馆员智慧服务的技能。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频繁互动,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最大化利用,是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与“双一流”建设共赢的大事。
4 “互联网+”智慧服务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对策分析
4.1 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联盟
高校图书馆应依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准,以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智慧服务联盟,充分发挥智慧服务联盟的作用,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创新智慧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智慧服务联盟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并以“双一流”建设为平台,在志愿服务、馆员技能培训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好文章。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加强合作,积极加入地方图书馆联盟,通过联机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实现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该馆还密切关注国内外一流高校的行业动态,通过官方网站、数据库、教参简报等渠道搜集最新的学科信息,并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梳理、甄别和分析,为本校的学科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4.2 优化顶层设计 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相应的馆长培训和专题研讨,汲取中外图书馆先进的办馆理念,不断提高馆长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将“互联网+”视域下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完善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并结合实践深入探索,创新模式,按照“双一流”建设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需求进行匹配,将“互联网+”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融合,为“双一流”建设的学科设置和课程标准建设提供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制订满足“双一流”建设需求的服务方案,并及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建议,挖掘“互联网+”教育的潜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互联网+”建设的模式创新,以“互联网+”提高服务效益,达到知行相融,形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互联网+”建设的理论新生态。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利用智慧服务平台定期对国内外高校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为辽东学院师生读者提供定题服务、专题调研及分析服务,利用主题分析、聚类、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文献分析方法对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态势、热点及前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帮助师生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态势,受到师生读者的广泛好评。
4.3 实行职业准入制度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都实行职业准入制度,而我国图书馆没有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入职门槛低,致使馆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高校图书馆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图书馆员智慧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为培训合格的图书馆员发放职业技能证书,同时还可以设立图书馆员智慧服务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点,或职业技能鉴定处,以此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学科服务能力。例如,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了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业务素质,积极为图书馆员提供培训机会,加强学科服务馆员团队建设,注重继续教育,搭建平台培养业务骨干,适时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科服务馆员考核制度等,并不断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
4.4 构建“双一流”建设智库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双一流”建设智库,为“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规划、课题研究、教学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评估验收、评估指标体系等的制订提供咨询建议、信息服务等智力支撑[4]。高校图书馆负责信息库的建设、管理及评价,定期开展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并进行考核、评价及奖励等[5]。高校图书馆构建高校特色库,应最大限度地收录和展示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专利、会议论文、期刊论文、图书等成果,以及各学科相关教学参考书目,并与兄弟院校资源共享。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在文献采访工作和电子资源建设方面支持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把握馆藏全局的前提下,注重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对学校的精品学科和重点专业的文献资源进行重点建设,以建设特色馆藏为着力点开展智慧服务助力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
4.5 促进“双一流”建设智慧服务向国际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创建“双一流”建设智慧服务国际化网络课堂,构建“双一流”建设智慧服务国际交流中心,学习发达国家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成熟经验,利用“互联网+”创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国际交流论坛,召开国际图书馆智慧服务交流会,拓展图书馆员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促进“双一流”建设智慧服务向国际化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双一流”国际信息资源库建设,汇聚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各类信息,方便高校师生读者的在线阅览、查询、咨询及研究,使“双一流”国际信息资源库成为师生读者博览世界的窗口。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网络课堂资源,结合本校实际需求,利用“互联网+”搭建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平台,促进网络教学与线下培训的有效对接,打造国际化“双一流”建设网络课堂,逐渐形成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化发展形态。
4.6 搭建“双一流”建设互动的网络桥梁
毋庸置疑,互联网技术拓展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空间,促进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助力“双一流”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及协同化发展。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在助力“双一流”建设互动发展中使信息资源跨界融合共生,打破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了语音、图片、文字等的实时交互,搭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的互动桥梁。以辽东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主动寻求“互联网+”智慧服务与“双一流”互动机制的契合点,为该校的教学科研随时随地提供智慧服务,如开设微信公众号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上论坛、网络俱乐部、网络研讨会等为“双一流”建设助力,有效地将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在线化和协同化进行有机结合。
5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探索和新认识,为全面开创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的创新模式,能够促使“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双一流”建设的横向与纵向交融、共生共赢的理念得到推进和实施,最终促进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形成卓有成效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张海梅.“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97-101.
[2] 邹婉芬.“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跨界合作模式考察[J].图书馆论坛,2018(9):119-123.
[3] 娄冰.“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网上荐购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98-103.
[4] 涂文菠.“雙一流”政策下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62-64.
[5] 石乃月,马迪倩,穆祥望.“双一流”视角下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发展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10-15.
(编校:徐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15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