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双一流”大学,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抗拒的大趋势。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但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严峻问题。学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任重而道远,其完成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学风建设;现实问题;合理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82
1“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问题
(1)市场经济冲击,舆论导向娱乐化。当下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一方面,整个社会重经济、轻科学的导向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再者,可供人们选择的职业呈几何倍数增长,科学家不再是职业规划道路上的必选项;另一方面,娱乐至上主义也对科学精神形成了重大冲击。科学家们的默默付出及心血投入与科学研究和后期的名声地位的极不对等,让很多人对科学敬而远之。再加之社会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舆论导向偏重于明星娱乐新闻,致使科学精神无法迅速传播。
(2)学生干部自律性差,学生组织结构松散。第一,学生干部自律性差,缺乏以身作则的精神。进入各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对自我缺乏清晰认识,自律性不强,无法有效服从组织的同意安排与管理。第二,学生组织结构松散,门槛不高。组织结构松散、要求不高导致低质量学生过多,易造成人员冗杂和结构上的重复。
(3)社会风气改变,教育有所缺失。现如今,社会风气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建设,导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所缺失。家长很少能够将健康正面的有关文化教育的理念传达给孩子。同时,家长的教育背景以及其对教育的理解程度也会影响孩子对学校学风的认识水平。家长对高等院校的理解不全面、认识不透彻,对子女引导具有反作用;大部分家长思维固化,单一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导致高校学风建设进展缓慢。
(4)易受环境影响,宿舍风气极差。宿舍是滋生懒惰的温床。在同一空间中生活,学生极易受到室友影响,沉迷到游戏、追剧中去。另外,为了合群,室友们总是集体行动,这反而不利于个性的培养和自我意识的成长。更严重的是,室友之间因为小纠纷引起的矛盾冲突因为得不到妥善解决而逐渐发酵,最终造成惨剧。
(5)社团的实际运行与其设立初衷相悖。社团的实际运行与学生去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学生标准不一。学生自身条件存在差异,学习过程中三心二意、缺乏恒心与耐力,不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另一方面,社团創新能力不强。高校社团发展缺少经费支撑,活动形式单调,任务要求过重,很容易造成社团成员流失,导致社团后续发展困难,从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
(6)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第一,课程结构不合理。部分对考研很有帮助却未被列为专业必修的课程容易让同学们滋生出对学校课程结构设置的不满情绪;第二,缺乏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专业的过度区分导致文理科的相互渗透极其微妙,这样的课程模式无疑与现实需求脱节。第三,课程内容重复陈旧,缺乏学科的前沿性和国际性。某些专业的教材更新换代周期过长,世界范围内对该课程的研究较少,导致课程内容滞后于学科发展。
(7)官阶进取成风,学术研究煎熬。首先,我们缺少类似于西方的终身教职制度来保护学术自由。计划体制的长期束缚使大学缺乏应有的自治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次,高校官阶进取成风。职称评定需发表核心期刊,但权威刊物凤毛麟角,欲发文者多如牛毛,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着实让人伤神。再者,部分院校存在博导或教授不愿给本科生授课的现象。教授们不愿投入到一线教学工作中去,导致后备军力量不足,无以为续。
(8)轻视通识课程,发展进程缓慢。通识课程被人轻视的原因有三点:首先,通识课程的内容相较之下更显晦涩,各章节理论性太强或思想性太高,老师很难以活泼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其次,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主要以老师在课堂上教学为主,不具备较高吸引力。最后,老师在上课时不会严格执行点名等考勤方式,而开卷考试又给许多频繁逃课的学生以可乘之机,导致重视度下降。
2改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1)科学创造未来,梦想引领时代。从小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树立科学家梦想。在公众场所宣传科学家的故事及主要成就,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心目中的科学梦想。引导社会认同科学家这项伟大而光荣的职业,向青少年传达出良好的价值舆论导向。
(2)严于律己,先学后干。学生官的正本清源工作应做到:加强自律性的形成。学生干部应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从自身做起做合格人才;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强化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与条例,以清明的规则规范组织,激发组织活力。
(3)发挥家庭作用,促进共同成长。重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肯定并宣传教育的作用。促使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子女都对学风建设建立起一致的认同感,进而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其次,邀请家长进入高校课堂、实地进入学校进行参观。
(4)打造良好宿舍环境,建立优良宿舍文化。改变随机分配宿舍的传统模式,鼓励同学们自行选择具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或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重组宿舍,打造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学校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加强监督与管理体制的有效实行。
(5)严格社团选拔标准,提升竞争力。社团招新时严格把控选人标准,宁缺毋滥。社团应具备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鼓励新人积极展示自我。推出切实可行的机制留住高质量人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6)调整课程结构,跨学科育人才。重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理安排老师的教学任务;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种类数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加大跨院系、跨专业课程设置的力度,鼓励学生跨班、跨院、跨校学习,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7)崇尚学术自由,也食人间烟火。借鉴西方国家的终身教职制度,实行人才保护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减少繁杂的程序过程;重视本科生教育,鼓励教授们投身一线教学工作。
(8)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兴趣。尊重个性和特点,提高教学针对性。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掌握课程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结合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时事问题,开展教学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内容决定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拓展学生视野。
3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立足当下,符合国家提升高等教育实力的现实性需要。而高校学风建设又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在当今新经济和新政策发展趋势下,高校想要长远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要紧跟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旗帜,在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上进行探索。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打造良好宿舍环境,崇尚学术自由,调整学科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全新而富有生命力的高校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学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2]陈菡.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2,(07).
[3]李成军.论高校官位称呼语的流行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4]张社宇.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课程设置教育[J].职教通讯,2009.
[5]肖红伟.新世纪我国高校面临的新课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2988.htm